考题
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配和声, 其中终止四六和弦可用于第几小节? ( )
A. 第 1 小节
B. 第 2 小节
C. 第 3 小节
D. 第 4 小节
考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选修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2)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3)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1)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2)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3)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拆分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三、展示表演
请学生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舞蹈编创情况,教师点评后,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考题
下面谱例中,5—6小节和1—4小节的关系是( )
A.时值紧缩
B.时值扩大
C.旋律模进
D.旋律加花
考题
下列合唱谱例中,出现重属和弦的小节是
A.第1小节
B.第2小节
C.第3小节
D.第4小节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嘎达梅林》。
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
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
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
3.学会运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考题
下面谱例中,5-6小节和1~4小节的关系是( )。
A.时值紧缩
B.时值扩大
C.旋律模进
D.旋律加花
考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 判断调式调性。(3 分)
(2) 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 分)
(3) 写出曲式结构图示。(6 分)
(4) 写出第 9—10 小节与第 11—12 小节之间的关系。(3 分)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非洲的灵感——鼓乐
? 【教学内容】欣赏加纳鼓乐
? 【教学目标】
? 1.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 2.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考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
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
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对胶州秧歌基本的组合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
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略)
2.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①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②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③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①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②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③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拆分
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3.展示表演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舞蹈鳊创情况,教师点评,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
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考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
【课题名称】《春之喜乐》。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长笛合奏《春节序曲》(片段)。
【主要目标】掌握上波音的吹奏方法,并能进行器乐合奏(其他目标略)
【教学重点】上波音的演奏。
【教学过程片段】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 上波音吹奏
(1)教师投影上波音定义(请一位同学快速读一遍)。
出示谱例,听教师示范吹奏,感受音符加了上波音后的效果。
(2)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奏练习。
教师提醒学生前两个音符吹奏时要短促连贯。
(3)教师吹奏下列基本音,学生为每个基本音加上上波音并吹奏。
2. 乐曲合奏
(1)复习旋律部分的吹奏。(学生注意连音的吹奏与情感的表现)
(2)吹奏一声部。(上波音部分)
(要求后半拍起的音符吹奏时,要短促、准确,收音要迅速)
(3)学生分两组进行练习。一组用连音吹奏主题旋律片段,一组吹奏上波音部分。
(4)两个声部合奏。
3. 即兴创编并演奏
用学习过的几种吹奏方法即兴编写一个 4 小节的旋律(至少包含一处上波音),并吹奏出来。
(后略)
附:谱例
考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
考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标明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示。(6分)
(3)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分)
(4)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之间使用了哪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3分)
考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 标明调式调性。(3 分)
(2) 画出曲式结构图示。(6 分)
(3) 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 分)
(4) 第 1—4 小节与第 5—8 小节之间使用了哪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3 分)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新疆之春》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
[主要目标]
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
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
(前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感受与体验
(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2)播放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学生随音乐观看新疆人民丰收的场面,融入到热闹喜庆的气氛之中。
2.学生分组排练关于新疆的节目。
(1)舞蹈组:随《新疆之春》音乐表演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
(2)打击乐组:用手鼓等为《新疆之春》音乐即兴伴奏;
(3)朗诵组:为《新疆之春》配乐朗诵。
3.学生分组表演展示。
小节(略)
考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
(4)写出1~4小节与5—8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
《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片段)
海顿曲
考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3 分)
(2)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分)
(2)写出曲式结构图示。(6分)
(3)写出第9-10小节与第11-12小节之间的关系。(3分)
考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雪绒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
考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
(4)写出1-4小节与5-8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
考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
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欣赏教学
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
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
3.师总结。
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
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7.组织学生表演。
四、总结
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分省(区)地图中去。
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
3.课堂小结。
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
五、小结与作业
1.作实践与创造第四题。
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
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考题
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编配和声,终止四六和弦应用于第几小节?
A.第2小节
B.第3小节
C.第4小节
D.第5小节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嘎达梅林》。
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
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
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
3.学会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1)播放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视频。
(2)通过赏析视频画面中壮丽的草原风光,将同学们的思绪引领到蒙古草原。
2.学唱《嘎达梅林》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视频。
简述腾格尔的艺术经历和经典作品。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音频材料
简述腾格尔创作和演唱《天堂》的背景:认识马头琴。
4.欣赏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音频材料,介绍呼麦的特点;听辨乐队中的马头琴的音色。
5.竖笛演奏《嘎达梅林》——全班齐奏
6. 课堂总结(略)
附:谱例
考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3分)
(2)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分)
(3)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4)写出第9~10小节与第11~12小节之间的关系。(3分)
考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
【教学目标】
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
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
【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
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讲述各分曲之间的关系。
6.介绍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7.小结:理解音乐多元文化。
考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下面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
? 提炼出教学目标,并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东南亚风情
? 【授课年级】七年级
? 【教学内容】
? 1.歌曲:《划船曲》《星星索》(印尼)
? 2.乐曲:《竹竿舞》(菲律宾)
? 【教学目标】略
?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了解“克隆钟”音乐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中展现的东南亚风情。
? 2.教学难点:掌握弱起节奏,演唱二声部乐曲。
? 【教学过程】
? 1.导入
? 播放亚洲风光视频导入新课。
? 2.欣赏:感受印尼歌曲《划船曲》
? (1)欣赏印尼语版本乐曲,感受乐曲浓郁的印尼风格。
? (2)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弱起节奏这个难点。
? (3)学习用印尼语演唱歌曲片段。
? (4)播放印尼国家风光视频。
? 3.欣赏:感受印尼歌曲《星星索》
? (1)播放《星星索》片段,找出印象深刻的一句。
? (2)了解“啊,星星索”的含义,并在意境中做简单的律动,帮助体验乐曲情绪。
? (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并有感情地跟随钢琴伴奏学唱乐曲旋律。
? (4)用录音软件Cool Edit录下“啊,星星索”的伴唱声,学生跟随自己的伴唱声加入主旋律? 声部。
? (5)尝试师生、生生合作演绎歌曲。
? (6)总结“克隆钟”音乐的风格特征。
? 4.律动:综合活动菲律宾民歌《竹竿舞》
? (1)聆听音乐《竹竿舞》。
? (2)尝试为三拍子节奏配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声势练习,并在二拍子节奏中敲击竹竿。
? (3)为乐曲配上律动——个别展示。
? (4)鼓励学生即兴发挥,调动学生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其他同学选择打击乐器为个别展示的同学伴奏。
? (5)现场制作伴奏并律动——集体参与。
? (6)分组合作尝试跳竹竿的律动。
? (7)合作表演——感受浓郁的东南亚风情。
? 5.课堂总结
?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取一个精准、贴切的小标题,如美丽的东南亚、热情的东南亚人民等。
考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
考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长江之歌》
【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
【主要目标】
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
3.演唱歌词
(1)学生朗读歌词。
(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
4.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
(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5.小结作业
(略)
考题
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配和声,其中终止四六和弦可用于第几小节?( )
A.第1小节
B.第2小节
C.第3小节
D.第4小节
考题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二、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4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上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