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60年,有101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到2008年,其中1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成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而余下的84个国家在近50年里都未能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更多 “ 1960年,有101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到2008年,其中1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成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而余下的84个国家在近50年里都未能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有关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合称为中等收入国家B.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中国一直属于低收入国家行列C.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高收入国家”D.2008年的收入分组标准为: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考题
疟疾在世界上多少个国家和的地区流行,全球约有多少人口都有患病的危险()
A.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0%的人口B.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30%的人口C.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0%的人口D.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0%的人口
考题
世界银行将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按人均收入水平分为4个组别: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少于756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756.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2996—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高于9265美元)。中国目前属于( )国家。A.低收入B.下中等收入C.上中等收入D.高收入
考题
给定资料:
协调发展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要想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其中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困扰。
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 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给定资料”中提到“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请你围绕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论证充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收入国家水平。 高收入A.高收入B.中等偏上C.中等偏下D.中等发达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