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中,当一孔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后,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后,方可拆除。

A.5.0MPa,75%
B.2.5MPa,80%
C.5.0MPa,80%
D.2.5MPa,7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逐孔施工。一孔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参见教材P175。
更多 “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中,当一孔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后,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后,方可拆除。A.5.0MPa,75% B.2.5MPa,80% C.5.0MPa,80% D.2.5MPa,75%” 相关考题
考题 初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和模板拆除后,按设计要求进行。

考题 模板拆除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下列关于模板拆除说法正确的有()。 A、板的跨度为3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方可拆除B、板的跨度为7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除C、梁的跨度为8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D、梁的跨度为6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除E、悬臂构件的跨度为3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

考题 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A.3.5B.3C.2.5D.2

考题 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 )时,方可拆除。A.2.0MPaB.2.5MPaC.3.0biPaD.3.5MPa

考题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A.1 B.1.5 C.2.5 D.5

考题 预应力悬臂盖梁混凝土浇筑和底模拆除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混凝土浇筑从固定端开始;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模板 B.混凝土浇筑从固定端开始;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拆除底模板 C.混凝土浇筑从悬臂端开始;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模板, D.混凝土浇筑从悬臂端开始;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拆除底模板

考题 跨度大于8m的混凝土现浇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时,方可拆除底模及其支架。A.50% B.70% C.80% D.100%

考题 跨度大于8m的混凝土现浇梁,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 时,方可拆除底模及其支架。 A、 50% B、 70% C、 80% D、 100%

考题 下列关于桥梁模板拆除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承重的侧模板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 B.移动模架内模中的顶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拆除 C.侧模板应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前拆除,底模板及支架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D.设计未规定时,现浇混凝土拱圈的拱架,应在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拆除。

考题 下列关于移动模架的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A.移动模架拼装完成后,应对其拼装质量进行检验,并应在首孔梁的浇筑位置就位后进行荷载加载试验,检验和试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B.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桥台(或过渡墩)开始向悬臂端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 梁段推进浇筑 C.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 D.移动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5

考题 关于模板拆除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非承重侧模板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 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B.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C.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侧模应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后拆除 D.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E. 模板拆除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

考题 下列关于模板、支架拆除的说法,正确的是()。A、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B、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值的75%以上时,方可拔出 C、砂浆砌石、混凝土砌块拱桥应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卸落拱架,设计未规定时,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值的75%以上 D、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考题 关于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模板及支架拆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应按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程序进行拆除 B.板、梁、拱、壳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75% 设计强度后拆除 C.板、梁、拱、壳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100%设计强度后拆除 D.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拆除侧模板 E.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

考题 沉井施工分节制作时,如果设计无要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汁强度等级( )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A、30%B、50%C、60%

考题 有关模板、拱架和支架的拆卸的质量控制要点有()。A、不承重的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致损坏的情况下方可拆除,一般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B、一般跨径不超过4m的梁和板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50%;跨径超过4m的梁、板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75%时,方可拆除C、抽拔芯模的时间,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0.4MPa~0.8MPa为宜D、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拱桥,须待砂浆强度达到图样要求时才能卸架;如图样无规定,一般须达到砂浆设计强度等级的75%E、跨径小于10m的拱桥,在拱上建筑完成后卸架;中等跨径的实腹式拱,在护拱完成后卸架;中等跨径的空腹式拱,在拱上建筑立墙完成后卸架。裸拱卸架需事先进行验算

考题 大跨度梁模板的底模及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方可拆除。A、≥50%B、不要求C、≥75%D、≥100%

考题 关于模板拆除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A、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B、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时进行,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方能拆除C、不承重的梁、柱、墙等部位的模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即可进行拆除D、承重模板,应在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进行拆除E、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考题 沉井施工分节制作时,如果设计无要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A、30%B、50%C、75%D、60%

考题 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作配筋的结构中,承受混凝土重量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后方可拆除承重模板。

考题 设计无要求时,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规定有()。A、承重模板,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B、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C、在拆模过程中,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应暂停拆模D、标养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E、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时,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

考题 关于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时,在底、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完成后,安装内膜,再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B、孔道压浆完成后,应将锚具周围冲洗干净并凿毛,设臵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C、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6MPa方可拆除侧模D、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拆除E、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考题 跨度为6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方可拆除底模板。A、50%B、60%C、75%D、100%

考题 单选题跨度大于()的现浇梁,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底模板。A 8mB 6mC 4mD 2m

考题 单选题大跨度梁模板的底模及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方可拆除。A ≥50%B 不要求C ≥75%D ≥100%

考题 单选题跨度大于8m的混凝土现浇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时,方可拆除底模及其支架。A 50%B 70%C 80%D 100%

考题 多选题关于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模板及支架拆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应按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程序进行拆除B板、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75%设计强度后拆除C板、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100%设计强度后拆除D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拆除侧模板E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

考题 单选题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时,方可拆除。A 2.0MPaB 2.5MPaC 3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