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研究者在某地区调查A物种的生存状况,结果发现A物种在暗处和明处均有分布,其外表有深色和浅色之分,研究者在调查后推断,该地区A物种的天敌可能是利用视觉捕食A物种。
下图中最有可能反映研究者调查结果的是( )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1325ee35d9f1fc92_img/2aac7c38b61f1c71.png)
下图中最有可能反映研究者调查结果的是( )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1325ee35d9f1fc92_img/954f1b55dafef991.png)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1325ee35d9f1fc92_img/2aac7c38b61f1c71.png)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
第二步,辨析选项。
题中所讲到的是A物种,分别在明处与暗处的关于其外表颜色的问题。根据生物进化论的三个核心观点自然选择、生存竞争、遗传变异及适者生存。在暗处地方生物如果想要生存,应要为深色才行;在浅色地方,如果想生存下来,应要为浅色才行。所以暗处地方A物种应为深色的更多,浅色的更少;明处地方A物种应为深色更少,浅色的更多。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
第二步,辨析选项。
题中所讲到的是A物种,分别在明处与暗处的关于其外表颜色的问题。根据生物进化论的三个核心观点自然选择、生存竞争、遗传变异及适者生存。在暗处地方生物如果想要生存,应要为深色才行;在浅色地方,如果想生存下来,应要为浅色才行。所以暗处地方A物种应为深色的更多,浅色的更少;明处地方A物种应为深色更少,浅色的更多。
更多 “ 研究者在某地区调查A物种的生存状况,结果发现A物种在暗处和明处均有分布,其外表有深色和浅色之分,研究者在调查后推断,该地区A物种的天敌可能是利用视觉捕食A物种。 下图中最有可能反映研究者调查结果的是( ) ”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在开阔的海洋中,物种丰度最高的地点是不同生物群落交叠的水域。B.地质较古老的地区较之年轻的有更多的物种分布。C.越接近热带地区,物种多样性越高。D.在陆地群落中,物种丰度有随海拔降低、太阳辐射增加和降水量增大而降低的趋势。
考题
经调查,某水体有10个物种,每个物种个体数均为5,则该水体生物多样性状态是()。
A.物种种类丰富,个体分布均匀
B.物种种类丰富度较低,个体分布比较均匀
C.物种种类丰富度较高,个体分布比较均匀
D.物种定义,多样性基本丧失
考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在进行生态机理分析法时,下列( )是需要做的。
A. 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
B. 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工程组成和建设等有关资料
c. 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D. 监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
考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在进行生态机理分析法时,下列()是需要做的。A: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B: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工程组成和建设等有关资料C: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D:监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二级评价生态现状调查应做()工作。A: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但生物量要实测B: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实测—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推断的结果C:生物量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但物种多样性要实测D: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的调查,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A:类型、分布B:保护级别C:保护对象D:保护状况E:功能区划
考题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种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的基因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的基因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两物种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考题
下列有关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通常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考题
下列对于先锋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片裸地上出现的第一种生物称为先锋物种B、裸岩地区的先锋物种和土壤地区的先锋物种一般不同C、裸岩地区的先锋物种一般是地衣D、土壤地区的先锋物种一般是地衣
考题
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A、县级以上(含)B、市级以上(含)C、国家级D、国家级和省级
考题
在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某生态工作者总结工作,为了加速当地生态资源的恢复,在过去的一年中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并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大量增加本地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B、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外来物种入侵该地区后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外来物种入侵将丰富本地物种基因库
考题
多选题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A就物种数目而言,最丰富的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和深海。B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越接近热带地区,几乎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就越高。C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中,历史因素相当重要,地质古老的较年轻的地区有更多的物种分布;同时,也受地形、气候和环境局部变化的影响。
考题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A
县级以上(含)B
市级以上(含)C
国家级D
国家级和省级
考题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二级评价生态现状调查应做( )工作。A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但生物量要实测B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推断的结果C生物量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但物种多样性要实测D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
考题
单选题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A
原始合作B
互利共生C
捕食D
共栖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