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快速增长的经济.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我们自己也应该主动调整方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从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转向自主品牌的提供者;从唯GDP马首是瞻,转向能给国民带来实实在在财富的发展,并依靠这种发展,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寻求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之路。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更健康
B.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调整方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C.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
D.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更注重基石的坚实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然后说明“我们自己也应该主动调整方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冒号后对何谓“有质量的增长”进行了具体阐述。由此可知,“有质量的增长”应为文段阐述的重点,B项与此相符。故本题选B。
更多 “快速增长的经济.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我们自己也应该主动调整方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从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转向自主品牌的提供者;从唯GDP马首是瞻,转向能给国民带来实实在在财富的发展,并依靠这种发展,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寻求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之路。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更健康 B.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调整方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C.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 D.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更注重基石的坚实”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说法正确的有()。A.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B.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C.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D.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E.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考题 “中国制造”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制造”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全新一页。然而,当“世界工厂”的称号落户华夏大地,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制造”难道是“中国加工”(大部分“中国制造”来自加工贸易,是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名词?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A.“中国制造”虽然拉高的是我们的GDP,赚鼓的却是别人的腰包B.“世界工厂”靠的是廉价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和能源成本,还有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C.在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国抓住了机遇,一举成为世界工厂D.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考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未有一个大的经济体能够长期依赖出口需求来促进经 济增长和就业。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主要经济体都必须主要依靠拓展内需 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发展面 临巨大挑战。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促内需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B.内需不足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症结 C.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D.内需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考题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 A.2.1倍 B.19.1倍 C.1.1倍 D.2.9倍

考题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上年相比,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 A.2009年 B.2008年 C.2007年 D.2006年

考题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0年美国的GDP是()。 A.9079.6亿美元 B.146246.3亿美元 C.222569亿美元 D.126083.8亿美元

考题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人均GDP看,中国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利润留在欧美日,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一个转变已经接近完成,但第二个转变明显滞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与两个转变不同步有很大关系。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 我国不少地方仍存在经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现象 B. 两个转变同步进行可减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 C. 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D.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考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是( )。 A.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C.经济发展动力从创新驱动转向要素驱动 D.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考题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有( )。A.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B.从创新驱动转向要素投资驱动 C.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D.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E.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优化增长

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是()A.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发生了新变化 D.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E.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考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结合材料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考题 从2010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人均GDP看,中国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利润留在欧美日,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基本国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题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人均GDP看,中国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利润留在欧美日,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题 目前,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①推动区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引进外资力度 ④增张自主创断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题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同时,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坚信,经过我们自己的艰苦努力,加上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请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入世1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

考题 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中国已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题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B、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C、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D、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考题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据此可知()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D、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题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A、从依靠科技转向人力资源B、从创新增长转向依靠出口增长C、从注重沿海增长转向注重内地增长D、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考题 单选题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A 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 中国已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题 多选题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说法,正确的有( )。A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B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C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D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E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B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C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D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E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

考题 单选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B 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C 经济结构调整要从调整存量为主转向增量扩能、做优增量并举D 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考题 单选题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A 从依靠科技转向人力资源B 从创新增长转向依靠出口增长C 从注重沿海增长转向注重内地增长D 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考题 单选题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据此可知()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B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D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题 多选题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 )。A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B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型C发展动力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D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