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5、请结合影响砂土/粉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为什么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判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1)土类; 2)土的密度; 3)土的初始应力状态; 4)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这两个动力荷载方面的因素。
更多 “5、请结合影响砂土/粉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为什么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判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地基土的液化,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考题 当地基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为9度时,地基土中的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大于()的情况下,可判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的影响。A、10%B、13%C、16%D、19%

考题 在8度地震区,下列( )需要进行液化判别。A.砂土 B.饱和粉质黏土 C.饱和粉土 D.软弱黏性土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 )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7、8、9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B.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时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 C.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则有: du>d0 + dh - 2 式中,du为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 D.天然地基的建筑,当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有: dw>d0+db - 2 式中,dw为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

考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考题 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时,在同一标准贯入试验深度和地下水位的条件下,如果砂土和粉土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相同,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 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 B. 黏粒含量较多的砂土较容易液化 C. 平均粒径d50为0.10~0.20mm的砂土不易液化 D. 粉土中黏粒含量越多越不容易液化

考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5-18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考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考题 在8度地震区,下列哪一种土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A.砂土 B.饱和粉质黏土 C.饱和粉土 D.软弱黏性土

考题 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晚更新世的土层在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B、粉土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地下说为以下土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不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D、当地下水埋深为0时,饱和砂土为液化土

考题 在8度地震区,()需要进行液化判别。A、砂土B、饱和粉质黏土C、饱和粉土D、软弱粘性土

考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考题 当场地为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哪些杆塔基础应考虑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抗震措施。

考题 对于砂土液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B、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土体仍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C、地震引起的震动使得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D、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孔隙水压力增高以及孔隙水向外运动

考题 叙述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是否液化如何判别?

考题 单选题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的土的类别是(  )。A 细砂和粉土B 黏土和砂土C 黏土和粉土D 砂土

考题 多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  )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7、8、9度时可判为不液化B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时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则有:du>d0+db-2。式中,du为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D天然地基的建筑,当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有:dw>d0+db-2,式中,dw为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

考题 多选题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考题 单选题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晚更新世的土层在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B 粉土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 地下说为以下土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不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D 当地下水埋深为0时,饱和砂土为液化土

考题 单选题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B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C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D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考题 单选题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的土的类别是:()A 细砂和粉土B 粘土和砂土C 粘土和粉土D 只有砂土

考题 单选题在8度地震区,()需要进行液化判别。A 砂土B 饱和粉质黏土C 饱和粉土D 软弱粘性土

考题 单选题对于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下列不可能作为初步判别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是()。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B 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一定条件时C 8度粉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13%时D 砂土粒径满足一定条件时

考题 多选题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2007年真题]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考题 多选题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不正确。()A晚更新世的土层在8度烈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B粉土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不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D当地下水埋深为0时,饱和砂土均为液化土

考题 单选题对场地液化性判别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7~9度烈度时,应进行液化判别B 判别饱和的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液化时,可先进行初判,对初判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等方法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C 当采用标准贯入判别液化时,应对锤击数进行杆长修正D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液化指数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考题 问答题叙述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是否液化如何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