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规范推荐方法计算地基沉降量,土层厚度取为0.4B(B为基础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更多 “规范推荐方法计算地基沉降量,土层厚度取为0.4B(B为基础宽)。” 相关考题
考题 计算复合地基的沉降量时,主要应考虑加固土层的沉降量,其下未加固土层的沉降量可忽略不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下列有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该方法是简化了的分层总和法B、该方法引入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概念C、该方法的分层数一般少于分层总和法D、该方法规定了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E、该方法采用变形比的方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考题 按规定法确定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与此计算无关的参数是:()A.土层厚度 B.基础宽度 C.土的泊松比 D.土的抗压强度

考题 基底下地质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条形基础,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A. 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同,基础宽度相同,则地基沉降量相同 B. 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同,基础高度相同,则地基沉降量相同 C. 基础的基底压力相同,基础宽度相同,则地基沉降量相同 D. 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同,基础材料强度相同,则地基沉降量相同

考题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对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进行最终沉降量计算时,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桩基最终沉降量包含桩身压缩量及桩端平面以下土层压缩量 B、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附加压力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应力 C、桩基沉降计算深度与桩侧土层厚度无关 D、桩基沉降计算结果与桩的数量及布置无关

考题 在不具备形成土洞条件的岩溶地区,遇下列( )种情况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A.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1. 5倍独立基础底宽 B.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3. 0倍独立基础底宽 C.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3. 0倍条形基础底宽 D.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6.0倍条形基础底宽

考题 某铁路路堤高5.0m,路堤填料重度为18kN/m3,底宽15m,路堤底面以下有2.0m淤泥质黏土,该黏土层为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为20kPa,重度r=19kN/m3,地下水位埋深2.5m,eO=1.25,Cc=0.3,Cs=0.05,设淤泥质土层顶、底面附加应力相等,按《铁路特殊地基设计规范》计算,如修正系数取1.3,路堤中心处该土层总沉降量为(  )mm。A.196 B.216 C.237 D.255

考题 某采用筏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地下室2层,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为160m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2,计算的地基回弹变形量为18mm,地基变形允许值为200mm,下列地基变形计算值中()正确。 A.178mm B.192mm C.210mm D.214mm

考题 某储油罐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为直径20m的圆形,埋深2m,准永久组合时基底附加压力为200kPa。基础下天然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10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刚性桩桩长18m。地面以下土层参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见下表。不考虑褥垫层厚度及压缩量,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该基础中心点的沉降计算值最接近下列何值(变形计算深度取至②层底)(  ) (1) (2) A. 100mm B. 115mm C. 125mm D. 140mm

考题 矩形基础底面尺寸3.0m×3.6m,基础埋深2.0m,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上部荷载传至地面处的竖向力Nk=1080kN,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无地下水,基础及其上覆土重度取20kN/m3。沉降计算深度为密实砂层顶面,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1.2。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计算基础的最大沉降量,其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A. 21mm B. 70mm C. 85mm D. 120mm

考题 某建筑采用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度10m,平面尺寸为20m×100m,自然地面以下土层为粉质黏土,厚度20m,再下为基岩,土层参数见下表,无地下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估算基坑中心点的开挖回弹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回弹量计算经验系数取1.0)(  ) A、 5.2mm B、 7.0mm C、 8.7mm D、 9.4mm

考题 某均匀布置的群桩基础,尺寸及土层条件见示意图。已知相应于作用准永久组合时,作用在承台底面的竖向力为668000kN,当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考虑土层应力扩散,按实体深基础方法估算桩基最终沉降量时,桩基沉降计算的平均附加应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  ) A、 185kPa B、 215kPa C、 245kPa D、 300kPa

考题 某四桩承台基础,准永久组合作用在每根基桩桩顶的附加荷载为1000kN,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分为两计算土层,土层参数如图所示,各基桩对承台中心计算轴线的应力影响系数相同,各土层1/2厚度处的应力影响系数见图示,不考虑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及桩身压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应用明德林解计算桩基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取各基桩总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α=0.2,沉降经验系数ψp=0.8)(  ) A、 15mm B、 20mm C、 60mm D、 75mm

考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假定该工程沉降计算不考虑基坑回弹影响,采用天然地基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为150mm,其中基底下7.5m深土的地基变形量S1为100mm,其下土层的地基变形量s2为50mm。已知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360kPa。当褥垫层和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相同,并且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相同时,试问,地基处理后,基础中心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80 (B)90 (C)100 (D)120

考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A、0.4mB、0.4l(1为基础底面长度)C、0.4b(b为基础底面宽度)D、天然土层厚度

考题 计算地基沉降时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A、采用分层总和法时某个单层土的压缩模量取值应考虑不同压力段的变化B、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沉降计算方法时,可假设各土层的压缩模量为常数C、固结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大,超固结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小D、计算超固结土层的沉降量时,应力变化范围的起点值应采用前期固结压力

考题 在运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取至地基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比值为()处。A、10%B、20%C、30%D、40%

考题 按规范法确定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则与此计算无关的计算参数为()。A、土层厚度B、基础宽度C、土的压缩模量D、土的泊松比

考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A、0.4bB、0.4LC、0.4mD、天然土层厚度

考题 判断题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分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0.4b(b为基底宽度)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按规范法确定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则与此计算无关的计算参数为()。A 土层厚度B 基础宽度C 土的压缩模量D 土的泊松比

考题 单选题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A 0.4mB 0.4l(1为基础底面长度)C 0.4b(b为基础底面宽度)D 天然土层厚度

考题 单选题在多层建筑中,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定义应为下列何项所述?A 直接与建筑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B 直接与建筑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和桩端持力层C 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的宽度),独立基础底面下深度为1.5b,且厚度一般均不小于5m范围内的土层D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

考题 单选题《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的最安全的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A 取仅与基础宽度有关的宽度比法B 考虑基础宽度影响,取由计算深度向上厚度为△z土层的沉降值小于总沉降值一定比例的应变比法C 取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10%或20%的应力比法D 取简化的与基础形状有关的经验公式

考题 多选题计算地基沉降时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A采用分层总和法时某个单层土的压缩模量取值应考虑不同压力段的变化B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沉降计算方法时,可假设各土层的压缩模量为常数C固结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大,超固结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小D计算超固结土层的沉降量时,应力变化范围的起点值应采用前期固结压力

考题 单选题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A 0.4bB 0.4LC 0.4mD 天然土层厚度

考题 多选题在不具备形成土洞条件的岩溶地区,遇下列(  )种情况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A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1.5倍独立基础底宽B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3.0倍独立基础底宽C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3.0倍条形基础底宽D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6.0倍条形基础底宽

考题 多选题地基为软弱土层,地下水位较高,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后应当()。A分析原因,寻找可靠的方法进行地基的加固B拆除原基础,采用桩基础C进行降水,使土层固结,消除沉降D加固基础,进行纠偏,消除隐患E进行监控,必要时进行加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