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4、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
A.朱肱
B.吴又可
C.王安道
D.刘河间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医学所讲的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而主要是前者。“温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从隋代至明代,均有论述,但历代关于温病的零散材料,有许多是有启发性的,它们为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区分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创立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说做出杰出贡献的是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人,则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
吴有性,于1643年编著《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最大贡献是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吴有性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吴有性还指出“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他还正确论断,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
叶桂(1667~1746年),著《温热论》,为其学生顾景文,整理而成。《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叶桂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薛雪(1681~1770年),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薛雪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辨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为温病学说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瑭(约1758~1836年),1789年撰《温病条辨》,成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将温病分为九种: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认为温疫只是九种温病之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而其它八种,则可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由此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王士雄(1808~1868年),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明清时期,对温病学说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汪机(14631~539年)、戴天章(17世纪中叶)、余霖(18世纪)等众多医家。
温病学说在明清时期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它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该时期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
更多 “14、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吴又可C.王安道D.刘河间” 相关考题
考题
填空题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