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对发热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更多 “2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对发热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男,68岁,主诉发热,咽喉痛,肌肉酸痛。血液一般检查:白细胞计数4.4×10/L,淋巴细胞分类0.67,中性粒细胞分类0.29,嗜酸粒细胞分类0.03,嗜碱粒细胞分类0.01,红细胞计数5.1×10/L,血小板计数168×10/L。
血液一般检查异常的参数是A、白细胞计数B、嗜酸粒细胞分类C、淋巴细胞分类D、红细胞计数E、血小板计数
考题
单选题对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下列有助于鉴别的是()。A
发热类型B
存在有肿块C
白细胞计数增高D
腹痛特点E
多有上呼吸道感染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