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7)假设相应于第一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11=66kN,F12=42kN,则第一振型层间剪力V11,V12分别为
A.66 kN,42kN
B.42 kN,66 kN
C.66 kN,108 kN
D.108 kN,66kN
参考答案和解析
70 kN ,113.26 kN
更多 “(7)假设相应于第一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11=66kN,F12=42kN,则第一振型层间剪力V11,V12分别为A.66 kN,42kNB.42 kN,66 kNC.66 kN,108 kND.108 kN,66kN” 相关考题
考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4.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0=8950kN(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列何项数值?( )
A. 1790
B. 1590
C. 1390
D. 1060
考题
第二振型时的基底剪力V20=1536kN,则楼底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3575
B、9645
C、10744
D、12169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2.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685000
B. 587000
C. 485000
D. 400000
考题
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
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476
C、610
D、900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若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其层高为3.0m。已知:第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10=910.7kN。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Ek11(kN)和VEk10(kN),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作答。
(A)VEk11=85,VEk10=1680 (B)VEk11=256,VEk10=1680
(C)VEk11=996,VEk10=1680 (D)VEk11=256,VEk10=1850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α1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685000
B 587000
C 485000
D 400000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考题
一幢8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8度(0.2g)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如图所示。其顶层的弹性水平位移δ8=60mm,第7层的水平位移δ7=54mm。
2.由(1)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8=( )。
A. 1/333
B. 1/220
C. 1/200
D. 1/150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V10=13100kN,V20=1536kN,V30=436KN,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VEk(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考题
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60
B.476
C.610
D.900
考题
当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相应于第一、二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如图6所示,问水平地震作用下OA轴底层柱剪力标准值V(kN)为多少?( )
A、42、0
B、48、2
C、50、6
D、58、01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考题
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O=8950kN (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列何项数值?
A 1790
B 1590
C 1390
D 1060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3.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
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
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考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两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III类,结构基本周期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x900mm。
提示:①计算方向仅为横向;
②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该建筑物底层为薄弱层,1~16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246000kN。假定,地震作用分析计算出的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地震剪力为VEk=16000kN,试问,底层每根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VEkc(kN)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150(B)240(C)320(D)400
考题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
假定,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8s,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楼层地震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楼层的侧向刚度见表。试问,水平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的楼层为下列何项()
A.所有楼层
B.第1、2、3层
C.第1、2层
D.第1层
考题
某3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60m,1~4层层高6.0m,5~38层层高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无薄弱层。
说明:HWOCRTEMP_ROC250
假定,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X向框架部分分配的剪力与结构总剪力比例如题图所示。第3层核心筒墙肢W1,在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VEhk=2200kN,在X向风荷载作用下剪力Vwk=1600KN。试问,该墙肢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忽略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剪力。
A. 8200
B. 5800
C. 5200
D. 4600
考题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第3层核心筒墙肢Q1在Y向水平地震作用按《高规》第9.1.11条调整后的剪力标准值VEhk=1900kN,Y向风荷载作用下剪力标准值Vwk=1400kN。试问,该片墙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忽略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剪力。A.2900
B.4000
C.4600
D.5000
考题
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
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476
C.610
D.900
考题
单选题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 )kN。A
1500B
1760C
1920D
2400
考题
单选题由(1)题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8=( )。A
1/333B
1/220C
1/200D
1/150
考题
单选题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已知: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10=910.7kN。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FEk11(kN)和VFEk10(kN),分别与()最为接近。A
VFEk11=85,VFEk10=1680B
VFEk11=256,VFEk10=1680C
VFEk11=996,VFEk10=1680D
VFEk11=256,VFEk10=1850
考题
单选题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若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其层高为3.0m。已知:第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10=910.7kN。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Ek11(kN)和VEk10(kN),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作答。A
VEk11=85,VEk10=1680B
VEk11=256,VEk10=1680C
VEk11=996,VEk10=1680D
VEk11=256,VEk10=1850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