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3.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和解析
×
更多 “3.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相关考题
考题 将铜丝插入CuSO4溶液,银丝插入AgNO3溶液,组成原电池。如果在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电动势的变化是() A.升高B.降低C.无变化D.不能判断

考题 写出原电池Pt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并计算原电池298K的电动势(‖代表盐桥)() A、0.84VB、0.45VC、0.70VD、0.94V

考题 向原电池(-)ZnZn2+(1mol/L)‖Cu2+(1mol/L)Cu(+)的正极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则原电池的电动势()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

考题 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1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1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 (1)写出该原电池的符号; (2)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3)求该电池的电动势; (4)若加氨水于CuSO4溶液中,电池电动势如何变化?若加氨水于AgNO3溶液中,电池电动势又如何变化?(定性回答)

考题 在锌片与铜片相连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考题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 ? ?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 ? ? ? ? C.原电池在工作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 ? ?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考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 【提示】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设问】大家就各个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生1】第一个实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 【生2】第二个实验铜片放入硫酸溶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3】第三个实验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氢气,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4】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应该是铜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生5】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那么实验中有Cu2+,溶液应该变为蓝色,但是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所以应该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 【老师】学生对前三个实验的解释很正确,那么对于第四个实验,有学生说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那么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不是在锌片。 【学生讨论】因为锌把电子转移到铜片上。 【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 【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如果是溶液传递的,电子应该可以传递到铜的表面的,第三个实验应该铜片表面会产生气泡。 【讲述】如果有电子的移动就应该会有电流,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灯泡。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电流的产生原理。 【多媒体展示】Cu-Zn原电池闭合状态下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模拟与实验4相似.并展示Cu片、Zn片上得失电子的反应式。 【讲述】在这个装置中锌片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铜片,溶液中的H+在铜片的表面得到电子变成氢气,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过渡】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改变实验的一个因子) 【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电极材料:同种电极与不同种电极;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③通络:闭合回路的形成。暗示以此确定设计实验的探究方向。 【讲解】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也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电极的探究? 【探究二】电路的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板书】略。

考题 电位法测量常以()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浸入两个电极,一个是指示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

考题 关于参比电极的描述,正确的是()A、参比电极与测量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一个测量原电池B、参比电极是原电池里的半电池C、参比电极所产生的电位随被测溶液的浓度变化而变化D、测量电极产生测量误差,参比电极不产生测量误差

考题 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已知:φθ(Ag+/Ag)=0.7996V, φθ(Cu2+/Cu)=0.337V写出该原电池的符号

考题 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已知:φθ(Ag+/Ag)=0.7996V, φθ(Cu2+/Cu)=0.337V 求该电池的电动势

考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中氧化剂在原电池的正极C、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就是作为氧化剂的物质同作为还原剂的物质起反应D、原电池中,电极电位较低的电对组成电池的正极

考题 在锌片与铜片相连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考题 当铜片和锌片浸入稀H2SO4中并且用导线联结形成原电池时,产生的现象是()A、铜片上有氢气产生B、锌片上有氢气产生C、铜片溶解D、不会有任何变化

考题 把铜片浸入Cu2+浓度为1mol/l的溶液中,和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实验测得E电池=0.337伏,则φθCu2+/Cu等于()。A、-0.337伏B、0C、0.337伏D、无法计算

考题 关于原电池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B、原电池可以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的正极是流出电子的一极

考题 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是基于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组成化学原电池的()。A、电动势B、电流C、离子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考题 测黄酒中pH值的原理: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浸入试样溶液中,构成一个()。A、原电池B、闭合回路C、电场D、磁场

考题 酸度计测定溶液pH值是基于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组成的化学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溶液的pH大小有关。

考题 对Cu-Zn原电池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保持两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B、盐桥用于维持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C、盐桥中的电解质不能参与电池反应;D、电子通过盐桥流动。

考题 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已知:φθ(Ag+/Ag)=0.7996V, φθ(Cu2+/Cu)=0.337V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考题 用导线把原电池两极连接起来,将有电流产生.电子流动方向是由原电池的()流向()电流的方向是由原电池的()流向()。

考题 向原电池(-)Zn|Zn2+(1mol·L-1)||Cu2+(1mol·L-1)|Cu(+)的正极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则原电池的电动势()A、增加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考题 在标准Cu电极和标准Zn电极组成的原电池中,如想使电动势增加,则采取()A、增大Zn2浓度B、减小Cu2浓度C、向Cu2溶液中加氨水D、向Zn2溶液中加氨水

考题 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为(),接受电子的电极为(),在正极发生的是()反应,负极发生的是()反应,原电池可将()能转化为()能。

考题 问答题将铜片和锌片插在3%NaCl溶液中,测得铜片和锌片未接通时的电位分别为+0.05V和–0.83V。当用导线通过电流表把铜片和锌片接通,原电池开始工作,电流表指示的稳定电流为0.15mA。已知电路的欧姆电阻为200 。原电池工作后阳极和阴极的电位差Ec–Ea=?

考题 填空题电位法测量常以()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浸入两个电极,一个是指示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