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

A增加1倍

B增加3倍

C增加4倍

D增加1.7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更多 “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A增加1倍B增加3倍C增加4倍D增加1.7倍” 相关考题
考题 常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 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色谱峰面积D、色谱峰宽

考题 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 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1.414倍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

考题 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常利用下面哪个参数对物质进行鉴别A.保留值B.峰高C.峰宽D.理论塔板数E.分离度

考题 对于相邻的两个色谱峰,其分离度R与理论塔板数n的()次方成正比。 A、2B、1C、0.5D、0

考题 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常用柱效能来衡量,而柱效能用理论塔板数或()等表示。A.有效理论塔板数B.半峰宽C.分离时间D.保留时间

考题 其它条件相同,理论塔板数增加1倍,则相邻峰的分离度将( )。A.减少为原来的B.增加1倍C.增加到 倍D.不变

考题 描述色谱柱效能和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别是A、理论塔板数和保留值B、分离度或有效塔板高度C、有效塔板高度和保留值D、有效塔板数或有效塔板高度和分离度E、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考题 描述色谱柱效能和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别是A.理论塔板数和保留值 B.理论塔板数或理论塔板高度和分离度 C.分离度或有效塔板高度 D.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E.有效塔板高度和保留值

考题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物理量是()。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分离度D死时间

考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含量测定时,对系统性能的要求()。A、理论塔板数越高越好B、依法测定相邻两峰分离度一般须大于1C、柱长尽可能长D、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等须符合系统适用性的各项要求,分离度一般须大于1.5

考题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分离度D、死时间

考题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数值越大则说明()。A、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B、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C、该组分与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D、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

考题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分离度;D、半峰宽

考题 衡量色谱系统效能的关键指标是()A、分离度B、理论塔板数C、重复性D、拖尾因子E、峰宽

考题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称为()。A、理论板高B、分离度C、理论板数D、分配系数

考题 根据塔板理论的流出曲线方程,可以看出()。A、进样量越大,峰越高B、理论塔板数越多,峰越高C、为了得到较高的色谱峰必须使保留体积减小D、色谱柱越长,组分越难分离

考题 在色谱分析中,评价分离条件选择的好坏,可用()。A、理论塔板数B、理论塔板高度C、选择性D、相对保留值E、分离度F、流出时间

考题 色谱柱的峰容量是指()A、理论塔板数B、样品中的最大峰的组分的质量C、色谱柱可以完全分离的最大组分数D、把色谱峰在色谱柱中肩并肩排列的最多峰数

考题 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常用柱效能来衡量,而柱效能用理论塔板数或()等表示。A、半峰宽B、有效理论塔板数C、分离时间D、保留时间

考题 其它条件相同,理论塔板数增加1倍,则相邻峰的分离度将()。A、减少为原来的1/2B、增加1倍C、增加到根号2倍D、不变

考题 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三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将()A、增加1倍B、增加2倍C、增加3倍D、增加9倍

考题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或有效塔板数,数值越大则说明()。A、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B、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C、该组分与相应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D、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

考题 在其他色谱条件相同时,若理论塔板数增加1倍,两个邻近峰的分离度将增加至原来的()A、1倍B、2倍C、1.4倍D、4倍

考题 单选题衡量色谱系统效能的关键指标是()A 分离度B 理论塔板数C 重复性D 拖尾因子E 峰宽

考题 单选题在其他色谱条件相同时,若理论塔板数增加1倍,两个邻近峰的分离度将增加至原来的()A 1倍B 2倍C 1.4倍D 4倍

考题 单选题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A 理论塔板数;B 塔板高度;C 分离度;D 半峰宽

考题 单选题描述色谱柱效能和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别是(  )。A 分离度或有效塔板高度B 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C 理论塔板数或理论塔板高度和分离度D 理论塔板数和保留值E 有效塔板高度和保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