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如图,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准位移Δ,已知P点距A点的距离S为40m,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Δ的测定精度为()mm。(提示:Δ=α·S/p,此处p取200000)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8329eed85908737a_img/fecf25e046a1c313.jpg)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8329eed85908737a_img/fecf25e046a1c313.jpg)
A:±0.5
B:±1.0
C:±1.5
D:±2.0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试题提示中已经给出公式/\=a.S/p,而且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计算结果Δ=α·S/p=±5*40000/200000=±1.0。
更多 “如图,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准位移Δ,已知P点距A点的距离S为40m,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Δ的测定精度为()mm。(提示:Δ=α·S/p,此处p取200000)A:±0.5B:±1.0C:±1.5D:±2.0” 相关考题
考题
设语言L={w|w∈{a,b}+且w中a和b的个数相等},产生语言L的上下文无关文法是(28)。A.Ga=(VT={a,b},VN={S,A,B},S,P),其中P为, S→a|aA|bSS A→aB|bS B→b|bA|aBBB.Gb=(VT={a,b},VN={S,A,B},S,P),其中P为, S→b|bB|aSS B→aS|bA A→a|aB|bAAC.Gc=(VT={a,b},VN{S,A,B},S,P),其中P为, S→aB|bA A→a|aS|bAA B→b|bS|aBBD.Gd=(VT={a,b},VN={S,A,B},S,P),其中P为, S→aB|bA|s A→aS|bAA B→bS|aBB
考题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
A.A.36.00
B.B.36.04
C.C.36.07
D.D.36.10
考题
(2011 年) 如图, 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 P 与基准线 AB 间的水平位移 Δ, 已知 P 点距A 点的距离 S 为 40m, 测角中误差为±5″, 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影响下, Δ 的测定精度为() mm。 (提示: ? ? ? / ? ? S , 此处ρ取 200000)
A. ±0.5
B. ±1.0
C. ±1.5
D. ±2.0
考题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考题
在矩形ABCD中,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A、C两处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点曰,点Q以2cm/s向D移动,当P,Q距离为10cm时,P、Q两点从出发开始经过时间为( )s。
考题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A、B到P的长度B、A到B的长度C、P到B的长度D、A到P的长度
考题
采用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0.5”、lmm+lmm10-6xD)极坐标法进行某测点的水平位移监测,设mB=1.O”、mS,=1mm+l+1mm10-6xD,p=206265,若不考虑已知点误差的影响,当距离为400m时,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A、±1.89mmB、±2.39mmC、±2.56mmD、±0.86mm
考题
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P点后的1s内的位移是1mB、它在经过P点前的1s内的位移是1mC、它在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1mD、若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s,它在1s内的位移是1m
考题
关于心电图的测量正确的是()A、等位线上缘至R波顶端垂直距离为R波电压B、P波内侧缘始末点间水平距离为P波时限C、P-R间期为自P波的起点水平测至QRS波群终点D、Q-T间期为从QRS波群起点测至T波终点E、60除以P-P或R-R间期即为每分钟心率
考题
从水准仪点BMA出发,经过3站测量后测得B点的高程。如果每一站的测量误差为m=±2.0mm,则P点高程的中误差为()。A、±2.0mmB、±6.0mmC、±3.5mmD、±12.0mm
考题
有关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有()。A、界址点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B、界址点测量精度是反映地籍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标准,准确地测定宗地界址点是管理土地产权的基本保证C、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为±15cmD、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为±15cmE、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为±7.5cm,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为±10cm
考题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点的初相位是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2,S2点到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A、r2-r1=kλB、2-1=2kπC、2-1+2π(r2-r1)/λ=2kπD、2-1+2π(r1-r2)/λ=2kπ
考题
单选题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A
B到P的长度B
A到B的长度C
P到B的长度D
A到P的长度
考题
单选题采用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0.5”、lmm+lmm10-6xD)极坐标法进行某测点的水平位移监测,设mB=1.O”、mS,=1mm+l+1mm10-6xD,p=206265,若不考虑已知点误差的影响,当距离为400m时,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A
±1.89mmB
±2.39mmC
±2.56mmD
±0.86mm
考题
单选题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
±9B
±10C
+12D
±16
考题
单选题水平位移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当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等时,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当为三等时,点位中误差为()。A
±1.5mm;±3mmB
±3mm;±6mmC
±6mm;±12mm
考题
单选题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平位移D,已知P点距A点的距离S为40米,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D的测定精度为( )mm。A
0.5
B
1.0
C
1.5
D
2.0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