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 我国河流的补给可分为三个区:泰岭以南为()补给区,东北属()补给区。
参考答案和解析
地表水源;地下水源;混合水源
更多 “1. 我国河流的补给可分为三个区:泰岭以南为()补给区,东北属()补给区。” 相关考题
考题
水位的涨落主要是受河水补给的影响,而河水补给主要依靠的是降水,根据降水到达 地面后,流向河流时所经路径不同可分为()。 ①地面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雨水补给④混合补给⑤人工补给A.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考题
材料:
下面是杨老师在“河流补给”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河流有几种补给形式
生: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
师:河流径流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的。请同学们看PPT上的河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下图为A、B、C、D四条河流的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其中A、C、D河流的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略.B河流的示意图如下),分析一下我国的这几条河流分别是以什么补给为主的。
生: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以冰川融水为主,D以雨水补给为主。
师:判断依据呢
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稳定,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有春汛.春天流量大增,夏天多降水,再次出现汛期;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夏季流量最大,冬季封冻,小河断流,径流量很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水的多寡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枯水期在冬春。
师:B河有春汛,但对于全年而言,该河是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吗
学生:……
问题:
(1)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杨老师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4分)说明杨老师提问的特点及作用。(8分)
(2)杨老师认为学生对8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回答不够科学严谨.请替杨老师设计一段讲解词来解决这个问题。(4分)
考题
从图潜水等水位线判断,河流和潜水间补给关系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选项?( )
A、河流补给两侧潜水
B、两侧潜水均补给河流
C、左侧潜水补给河流,河流补给右侧潜水
D、右侧潜水补给河流,河流补给左侧潜水
考题
水位的涨落主要是受河水补给的影响,而河水补给主要依靠的是降水,根据降水到达地面后,流向河流时所经路径不同可分为()。①地面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雨水补给④混合补给⑤人工补给A、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考题
地下水资源量时,一般将评价范围划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分别采用______和______计算地下水资源量()。A、平原区、山丘区、排泄量法、补给量法B、平原区、高原区、补给量法、排泄量法C、平原区、山丘区、补给量法、排泄量法D、平原区、高原区、排泄量法、补给量法
考题
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B、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湖水是河流中游最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D、就世界范围而言,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考题
单选题通常将平原区当地降水补给的地下水资源称为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将包括山丘区地下入境水量和山丘区地表入境水量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在内的地下水资源称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已知某平原区的水资源计算成果如下:平原区河川径流量Rp=7.4亿m3,平原区河川基流量Rgp=1.3亿m3,平原区地表径流量Rsp=6.1亿m3,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Up=10.95亿m3,平原区河道渗漏补给量Uc=2.85亿mm3,渠灌田间渗漏补给量U1=2.1亿m3,山丘区侧渗地下水补给量Usi=3.29亿m3,越层补给量Uei=0,那么该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为()亿m3。A
12.16B
13.16C
14.16D
15.16
考题
单选题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A
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B
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
湖水是河流中游最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D
就世界范围而言,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考题
单选题某市水资源计算成果为,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Up=10.95亿m3,平原区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多年平均入渗补给量Us=7.58亿m3,山丘区降水补给的、侧渗入平原区的多年平均水量Usm=3.29亿m3,多年平均越层补给量Ue1=0,多年平均河道入渗补给量Ur=2.63亿m3,该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亿m3。A
14.24B
18.53C
21.82D
24.49
考题
单选题水位的涨落主要是受河水补给的影响,而河水补给主要依靠的是降水,根据降水到达地面后,流向河流时所经路径不同可分为()。①地面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雨水补给④混合补给⑤人工补给A
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
考题
单选题地下水资源量时,一般将评价范围划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分别采用______和______计算地下水资源量()。A
平原区、山丘区、排泄量法、补给量法B
平原区、高原区、补给量法、排泄量法C
平原区、山丘区、补给量法、排泄量法D
平原区、高原区、排泄量法、补给量法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