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 问题列表
问题 单选题关于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肺泡通气量即每分通气量,反映有效的通气量B 肺通气量可以反映肺脏有效的通气量C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死腔)×呼吸频率D 肺通气量亦称每分通气量,是有效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E 肺通气量即为肺泡通气量

问题 单选题关于81mKr的半衰期及其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于研究气体的即时呼吸情况,受原已滞留在肺泡内的81mKr的干扰较小B 物理半衰期为13秒C 81mKr对环境的污染小,对受检者呼出的气体一般不需作特殊管理D 受检者接受的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较低E 使用方便

问题 单选题该显像的原理是(  )。A 通过肺泡壁弥散入血B 肺泡网状细胞吞噬清除C 自由通过肺泡膜扩散D 肺毛细血管暂时嵌顿E 沉降在喉头、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肺泡壁F 小分子物质在肺上皮的扩散

问题 单选题关于呼吸系统的解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下呼吸道从气管起,分支为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后,越分越细,至肺泡共24级B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道和肺脏、胸廓(包括膈肌)组成C 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和喉构成D 呼吸系统通常分为气体传导与气体交换两部分E 左肺共有3叶和10个肺段;而右肺共有2叶和8个肺段

问题 单选题肺放射图测定使用的示踪剂为(  )。A B C D E

问题 单选题关于测定肺上皮细胞通透性的注意事项,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气溶胶不能被99mTcO4-污染B 气溶胶颗粒大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清除率C 记录肺的放射性时间可以尽量延长D 吸气速度和深度要均匀、平稳E 吸入气溶胶的时间不能过长

问题 单选题关于肺通气显像吸入像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采集300k计数B 首先令患者做一次深吸气,然后再全力呼出至残气量C 吸入放射性气体后,患者自由呼吸10~15秒,开启γ相机采集D 当患者再次深吸气时,通过特殊装置入口处快速注入133Xe生理盐水溶液555~740MBq (15~20mCi),浓度约为74~111MBq(2~3mCi)/mlE 吸入像实质上反映了患者肺最大容量状态

问题 单选题以下不是81mKr的优点的是(  )。A 物理半衰期13秒,受检者接受的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较低B 物理半衰期较长,便于远距离运输使用C 发射的γ射线能量为190keV,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较好D 在化学和生物学两方面属于真正的惰性气体E 受原已滞留在肺泡内的81mKr的干扰较小

问题 单选题作为测定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示踪剂,具备以下各项特性,除外(  )。A 在呼吸道黏膜表面不被分解代谢B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气溶胶C 放射性核素与载体结合牢固D 放射性惰性气体E 不具渗透性

问题 单选题放射性惰性气体吸入显像与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显像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A 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显像反映的是进入气道气溶胶的分布状态,无法判断气道的清除功能状态B 两种显像方法所用显像剂不同C 两种显像方法所用装置不同D 两种显像方法的采集参数不同E 放射性惰性气体吸入显像反映的是进入气道惰性气体的分布状态,无法判断气道的清除功能状态

问题 单选题133Xe用于肺通气显像的特点不包括(  )。A 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影响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准确性B 物理半衰期为5.2天,便于远距离运输使用C 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D 价格低廉E 生物半减期较短

问题 单选题下列哪种呼吸系统的显像方法不能获得有关通气方面的信息?(  )A 99mTc-DTPA气溶胶吸入B 81mKr吸入C 133Xe生理盐水静脉注射D 133Xe吸入E 99mTc-微球静脉注射

问题 单选题关于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显像使用的气溶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5μm的颗粒都沉积于肺泡之中,更小者易经过气道呼出体外B 气溶胶雾化颗粒直径大小与其沉积部位有直接关系C 5~10μm时沉积于细支气管D 当气溶胶微粒大于10/μm时,主要沉积于细支气管以上部位,颗粒愈大愈靠近大气管E 一次吸入的气溶胶颗粒肺内有50%以上的沉积

问题 单选题患者进行肺通气平衡像采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首次吸入像后在装置内补入氧气让患者自由呼吸混合的133Xe气体,3~5分钟后肺内与装置内的放射性气体达到平衡后开始采集B 肺内与装置内的放射性气体达到平衡后补入氧气让患者自由呼吸混合的133Xe气体,开始采集C 首次吸入像后在装置内补入氧气让患者自由呼吸混合的133Xe气体,开始采集D 首次吸入像3~5分钟后在装置内补入氧气让患者自由呼吸混合的133Xe气体,开始采集E 首次吸入像后令患者屏气10~15秒,开始采集

问题 单选题做放射性核素通气功能显像时,需使用特殊的气体交换装置,除外(  )。A 各种阀门B 供患者使用的面罩及口管C 雾化装置D 放射性气体注入和排放管道系统E 放射性气体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