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高中历史 问题列表
问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问题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A、拜上帝教有机揉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问题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运动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问题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问题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这里的“新中国”是指()A、中华民国B、太平天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D、南京汪伪政权

问题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了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细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细说”中正确的是()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C、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问题 战略机遇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近代前夜的中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言:“从未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世界风暴如此缺乏了解。” 材料二 100年前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问题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历程的史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箫湘(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问题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问题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是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问题 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民大革命D、五四运动

问题 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其主要依据是()A、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B、工业革命使英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C、英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比中国强大D、清朝统治腐朽国内矛盾尖锐

问题 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B、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C、工农武装割据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问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