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历年真题(2021-08-30)

发布时间:2021-08-30


2021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考试共6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法律及有关规定,可以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包括( )。【多选题】

A.司法机关

B.税务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

C.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D.依法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E.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可以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被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故CDE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税务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税务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实施;各级税务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实施行政许可,故B选项错误。

2、根据《民法典》规定,特别法人包括(  )。【多选题】

A.捐助法人

B.国家机关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居民委员会

E.村民委员会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

3、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规则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对情节复杂、争议较大、处罚较重、影响较广的处罚案件,税务机关应当经过集体审议决定

B.对拟减轻处罚的处罚案件,税务机关应当经过集体审议决定

C.当事人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违反不同行政处罚规定且均应处以罚款的,应当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

D.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告知义务

E.对当事人的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对情节复杂、争议较大、处罚较重、影响较广或者拟减轻处罚等税务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经过集体审议决定,A、B选项正确;当事人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违反不同行政处罚规定且均应处以罚款的,应当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C选项正确;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拟处理结果,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D选项正确;对当事人的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而非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E选项错误。

4、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享有多种诉讼权利。下列关于辩护律师诉讼权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B.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C.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未提交的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

D.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E.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1)选项B: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不需要经许可)。(2)选项E: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不需要经许可)。

5、根据《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经过20年的,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核准。该核准机关是(  )。【单选题】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公安部

D.司法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6、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案件中,属于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是( )。【单选题】

A.对行政机关暂扣许可证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

B.对行政机关作出人事任免、奖惩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

C.对仲裁委员会就劳动争议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

D.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A选项正确。

7、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公司设立及股东出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时需要提交验资机构验资证明

B.公司股东可以用劳务作价出资设立公司

C.公司股东不得以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D.1个自然人股东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选项A:《公司法》已经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时验资证明的规定;(2)选项B: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3)选项C: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8、如果风华公司收到税务局稽查局依法下达的追缴通知后,不补缴税款、不缴纳滞纳金并不接受罚款处罚,则对其正确的处理有(  )。【客观案例题】

A.由稽查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税款、滞纳金,不移交公安机关

B.按逃税罪追究刑事责任

C.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D.按偷税罪追究刑事责任

E.由稽查局对风华公司作出行政处罚,不移交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1)《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修改为“逃税”后,现行《刑法》中已无“偷税罪”罪名,故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2)根据上题解析部分可知,纳税人的逃税数额达到起刑标准,若不补缴税款、不缴纳滞纳金并不接受罚款处罚的,将以逃税罪追究刑事责任,税务局稽查局应向公安机关移送该涉嫌犯罪案件。

9、税务机关作出的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但不适用处罚听证程序的是( )。【单选题】

A.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

B.停止出口退税权

C.通知有关部门阻止出境

D.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的行为不服,在被告知听证权之日起3日内也有权提出听证要求,A选项错误;停止出口退税权属于税务行政处罚但不适用处罚听证程序,B选项正确;通知有关部门阻止出境、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均不属于税务行政处罚行为,故C、D选项错误。

10、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根据《刑事诉讼法》,下列关于取保候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B.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不得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C.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均可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E.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1)选项B: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辩护人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2)选项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税务师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非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3月转让一栋2000年自建的办公楼,取得含税收入9000万元,已按规定缴纳转让环节的有关税金,并取得完税凭证。
该办公楼造价为800万元,其中包含为取些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地价款300万元、契税9万元以及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其他有关费用1万元。
经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该办公楼重新购建价格为5000万元,成新度折扣率为五成,支付房地产评估费用10万元,该公司的评估价格已经税务机关认定。
甲公司对于转让“营改增”之前自建的办公楼选择“简易征收”方式;转让该办公楼缴纳的印花税税额为4.5万元。
甲公司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比率为2%。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可扣除转让环节税金( )万元。

A.54.11
B.51.43
C.55.93
D.51.36
答案:C
解析:
可扣除转让环节税金=428.57×(7%+3%+2%)+4.5=55.93(万元)。

(2019年)在破产程序中,对破产财产中其上已经设定担保物权的财产,债权人可以行使的权利是( )。

A.别除权
B.追回权
C.抵销权
D.取回权
答案:A
解析:
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实施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C.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D.海关行政处罚由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管辖,也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海关管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行政处罚实施主体。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企业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的包括( )。

A.生物资产
B.股权投资
C.存货
D.应收账款
E.债务的豁免
答案:A,B,C
解析:
选项DE:属于货币形式的收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