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场规则,可以带计算器?
发布时间:2020-01-16
相信大家都明白中级会计职称的含金量了吧,那么各位考生有没有点点心动呢,那么您对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了解多少呢,想进行更深入一层的了解呢,同时,有的考生想要知道能不能携带计算器进入考场。接下来,就和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看看具体考场规定吧!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场规则第三条:考生进入考场时,应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之外的其他物品(手机、电子设备应设置成关闭状态)存放在考场指定位置。携带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之外的物品(含电子、通讯、计算、存储等设备)进入考位,按违纪进行处理。所以各位考生注意一定不能携带计算器以及相关违禁物品进入考场,不然既耗时又耗力,还会受到相应处罚。
因为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事宜暂未开始,所以参考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具体考试规则吧:
第一条 为维护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会计资格考试)考场秩序,按照会计资格考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各位考生一定要注意留意,事无巨细。
第二条 考试开始前30分钟,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香港、澳门、台湾籍考生凭有效身份证明,下同)进入考场,完成电子签到后,按照监考人员指定的位置入座,并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放置在桌面右上角。各位考生一定要牢记考试时间,早点前往考场,以免因为堵车等事宜耽误了考试时间。
第三条 考生进入考场时,应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之外的其他物品(手机、电子设备应设置成关闭状态)存放在考场指定位置。部分手机关机之后闹钟会照常响,所以一定要检查是否关闭闹钟。
携带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之外的物品(含电子、通讯、计算、存储等设备)进入考位,按违纪进行处理。
第四条 参加高级会计资格考试,考生可以携带装订成册的纸质参考资料。考试期间,不得相互传递借阅纸质参考资料,违者按违纪进行处理。这里是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才允许,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不允许携带的。
第五条 考生在完成签到后不得随意离开考场,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考场,必须经监考人员同意并由指定的监考人员陪同,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出入考场。考生在考试中途暂离考场,其离场时间计入本人的考试时间。所以各位考生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事宜,以免耽误时间。
第六条 考场为考生统一提供演算纸笔。考试结束后,演算纸笔由监考人员统一收回,考生不得带出考场,违者按违纪进行处理。就算带走也是用处不大的,所以还是按规定做吧!
第七条 考生入座后,在登录界面输入准考证号和居民身份证号登录考试系统,认真核对屏幕显示的本人相关信息,阅读并遵守《考生须知》及《操作说明》,等待考试开始。一定要检查好考生信息哦,以免影响后续事宜。
第八条 考试时间以考试系统计时器为准。考试开始30分钟后,未签到的考生视为缺考,考试系统不再接受考生的登录。牢记考试时间,早点到达考场,还能熟悉考场环境,提前适应。
第九条 进入考场后,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定,维护考场秩序,尊重并自觉接受监考人员的监督和检查,保持考场安静,遇到问题应当举手示意。以考试为重,不要因为细节问题导致考试出现问题。
第十条 考试过程中,如机器设备、网络、电力出现异常情况,考生应及时举手示意,请监考人员协调解决,不得自行处置,严禁自行关闭或重启考试机。所以不管你对计算机理解有多到位,有多精通,都不能私自操作。
因机器设备故障等客观原因导致答题时间出现损失,考生可以当场向监考人员提出补时要求,由监考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考试结束后,不再受理考生未当场提出的补时要求。
第十一条 考试开始9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考生交卷后应当立即自行离开考场,严禁关闭考试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交谈或喧哗。相信这一点大家在以往的考试规定中都是看到过的,所以千万不要违反哦。
第十二条 考试时间到,考试系统将自动为所有未交卷的考生统一交卷。所以各位考生一定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控制答题速度。
第十三条 考试期间,考生应按照考试系统要求进行操作,由于进行与考试无关的操作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第十四条 考试期间违纪违规,依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1号)进行处理。有严重和特别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将被记入会计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有关信息将向社会公告,并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相关记录也将纳入全国信用共享平台。所以一定要按照考场规定做事,不然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发展前景。
第十五条 本规则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无纸化考试考场规则》(会考〔2017〕4号)同时废止。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实行无纸化考试,也就是说,都是进行上机考试,计算可以通过系统自带计算器进行。所以各位考生一定要提前熟悉上机考试,曾经有许多考生正是因为运用不熟练,答题速度过慢,导致没有完成考试,只能遗憾得离开考场。
51题库考试学习网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2020年考试时间也临近了,关注最新消息。最后,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理想成绩。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中级会计职称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控制现金支出的有效措施包括( )。
A.推迟支付应付款
B.采用汇票付款
C.加速收款
D.合理利用“浮游量”
现金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合理利用“浮游量”;(2)推迟支付应付款;(3)采用汇票付款。
甲、乙公司均为境内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按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的期限平均摊销,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甲公司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以453.60万元的价格购买乙公司10%的股份,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乙公司的宣告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4.5万元。另支付税费0.9万元。作为短期投资核算。
(2)2002年5月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上述现金股利,存入银行。
(3)2002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2002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份的市价合计为360万元。
(4)2003年1月1日,甲公司决定将持有的乙公司的股份作为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按当时市价计算的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该股份的价值合计为345万元。(5)2003年1月1日,乙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合计为3000万元。2003年度、2004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50万元、300万元。假定乙公司除实现的净利润外,股东权益无其他变动。(6)2004年1月2日,甲公司以988万元的价格购买乙公司20%的股份,另支付税费2万元。至此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股份份额,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7)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预计可收回1500万元。
要求:
(1)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与该投资相关的会计分录。
(2) 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在2004年年末时的账面价值,以及股权投资差额的账面余额。
(1)2002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股票
借:短期投资 (453.60+0.9)—4.50=450
应收股利 4.50
贷:银行存款 453.60+0.9=454.50
(2)2002年5月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上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4.50
贷:应收股利 4.50
(3)2002年12月31日,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资跌价准备 9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50—360=90
(4)2003年1月1日,甲公司将短期投资转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45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90
投资收益 15
贷:短期投资 450
(5)2004年1月2日,甲公司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①追溯调整
2003年1月1日成本法改权益法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345—3000×10%
=45(万元)
2003年度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45÷10
=4.50(万元)
2003年度由于实现净利润而应确认投资收益
=450×10%
=45(万元)
2004年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累积影响数
= —4.50+45
=40.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345—45=3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45—4.50=40.5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450×10%=45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4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0+45=40.5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15%=6.08
贷:盈余公积 6.08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45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45
②追加调整
股权投资差额
=(988+2)—(3000+450)×20%
=3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988+2=990
贷:银行存款 99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300
(6)2004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90
贷:投资收益 300×30%=90
(7)2004年12月31日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金额
=40.5÷9+300÷10
=34.50(万元)
借:投资收益 34.5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4.50
(8)长期股权投资2004年年末账面价值=300+40.5+45+990+90-34.5=1431(万元)
股权投资差额的帐面余额=(40.5+300)—34.50=306(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销售的产品为应纳增值税产品,增值税率为17%,产品销售价格中不含增值税额。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产品销售成本按经济业务逐笔结转。甲公司2004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一批,销售价款20万元,产品成本12万元。产品已经发出,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甲公司在销售商品时,已知乙企业资金周转发生暂时困难,但为了减少存货积压,同时也为了维持与乙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商业关系,甲企业还是将商品销售给了乙企业。
(2)委托丙公司销售A产品一批,协议价格20万元,产品成本16万元。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丙公司已将代销的该批A产品售出80%。
(3)收到丙公司按售价10%扣除的手续费后的金额存入银行。
(4)采用以旧换新销售方式销售B商品10件,每件售价2万元,每件成本为1.6万元,同时回收同类旧商品10件,每件回收价0.1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甲公司收到扣除旧商品价款后的款项存入银行。
(5)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向丁公司销售C产品一批,售价10万元,产品成本6万元。合同约定丁公司分4年等额付款。当年收到第一笔款项,已存入银行。(6)收到乙公司D产品退货20件。该退货系甲公司2002年售出,售出时每件售价0.2万元,单位成本0.15万元,该货款当时已如数收存银行。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退货款项,退回的D产品验收入库,并按规定开出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项退货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7)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2万元,本年溢价摊销数为0.2万元。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
(8)计提已完工工程项目的长期借款利息1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的管理费用2万元,营业费用0.6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1万元。 要求:
(1)编制甲公司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除“应交税金”科目外,其余科目可不写明细科目)。
(2)计算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和本期应交所得税。
(1)编制会计分录
①借:发出商品 12
贷:库存商品 12
借:应收账款 3.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②委托丙公司代销A产品:发出商品时:
借:委托代销商品 16
贷:库存商品 16
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 18.72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20×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2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8(16×80%)
贷:委托代销商品 12.8
③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 17.12
营业费用 1.6
贷:应收账款 18.72
④以旧换新销售:
借:银行存款 22.4
库存商品 1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贷:库存商品 16
⑤分期收款方式销售B产品:
发出商品时,
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6
贷:库存商品 6
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9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425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1.5
⑥销售退回:
借:主营业务收入 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68
贷:银行存款 4.68
借:库存商品 3
贷:主营业务成本 3
⑦计提债券利息收入: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2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0.2
投资收益 1.8
⑧计提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1
贷:长期借款 1
支付费用:
借:管理费用 2
营业费用 0.6
贷:银行存款 2.6
支付赞助费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1
贷:银行存款 1
(2)计算税前会计利润和应交所得税
税前会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34.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27.3万元-营业费用2.2万元-管理费用2万元-财务费用1万元+投资收益1.8万元-营业外支出1万元=2.8万元。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2.8万元+赞助费支出1万元)×33%=1.254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1.25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54
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所依据的假设不包括( )。
A.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
B.存货进价稳定
C.存货耗用或销售均衡
D.允许缺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9-07-12
- 2021-01-08
- 2020-10-11
- 2021-08-14
- 2021-08-15
- 2020-01-16
- 2020-11-07
- 2021-08-20
- 2020-01-16
- 2020-01-16
- 2020-03-04
- 2020-01-16
- 2020-10-16
- 2020-01-16
- 2021-08-26
- 2020-02-27
- 2021-08-13
- 2021-08-13
- 2019-04-04
- 2020-06-26
- 2021-07-22
- 2021-08-13
- 2020-10-14
- 2020-01-16
- 2020-09-16
- 2019-07-07
- 2019-07-07
- 2020-10-14
- 2019-07-07
-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