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环境评价师考试报名时间已公布
发布时间:2021-03-15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适用于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
关注环境评价师的同学注意啦!2021年上海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报名时间已公布,具体报名工作如下:
2021年上海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时间:5月29日、30日;
上海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报名时间:3月30日-4月5日;
资格审核时间/方式:网上审核+现场审核(4月6日前);
网上缴费时间:本次考试不收取报名考务费;
准考证打印时间:5月25日-28日。
一、考试报名
考试报名时间为2021年3月30日10:00-4月5日16:00,网址为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网上报名”栏目。
注册核查完成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考试报名信息填报,完成报名信息填报的考生须及时点击“保存”,并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名。
选择办理方式后应按照系统提示上传相关资料并点击“报名确认”。身份信息、学历学位等无法在线核查或在线核查未通过的报考人员,须按要求上传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取得海外学历学位者须上传认证报告)的照片,报考级别为“免2科”的报考人员还须按照系统提示上传相应证书和资料。不适用告知承诺制、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名、撤回承诺申请的报考人员除以上资料外还需上传工作经历证明。
考生务必确认本人符合报考条件并正确选择报考级别和考试科目,因报考条件不符或错误选报造成无法取得合格证书、成绩无效等后果的,责任自负。
二、告知承诺
选择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名的报考人员应承诺本人已知晓证明事项名称、设定依据、证明内容和材料、考试组织机构的核查权利与报考人员的配合义务、承诺方式及不实承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告知事项,已符合报考条件,填报的信息真实、客观,愿意接受考试组织机构的核查,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并接收处理。报考人员采用电子方式签署告知承诺书(电子文本),一经提交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允许代为承诺。
对已作出承诺的报考人员,身份、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等信息已经通过在线方式自动完成核查,且在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无记录的,原则上无需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现场核查。报考人员作出承诺后,可在未完成报名确认且报名截止前撤回承诺。报考人员撤回承诺的,本年度该考试不再适用告知承诺制,须按规定时限和要求接受现场核查(在线进行),详见(四)现场核查。
三、现场核查(在线进行)
在提交报考信息后,网上报名系统将对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工作年限及专业工作年限等内容进行条件判断和在线核查,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示考生进行相应的操作。核查全部通过的可直接完成报名确认,无需现场核查。
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的、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名的、撤回承诺申请的、身份信息、学历学位等无法在线核查或在线核查未通过的、报考级别为“免2科”的报考人员须按规定时限和要求接受现场核查(在线上传资料,无需前往现场)。核查通过的,可完成报名确认,现场核查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6日16:00。
考生可于完成“报名确认”24小时后,重新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在“当前报考状态”中查询核查结果。如超过48小时未完成或未通过核查,请考生及时联系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名咨询核查点(以下简称报名点):
上海德才教育培训中心(杨浦区平凉路1500号3号楼216室,近宁国路)
报名点代码:2803
咨询电话:65382291,65399268-826、808、807
报名点提供考试资格核查和报名咨询服务(报名期间每天9:30-11:30,13:30-16:00)。
四、核对确认
通过核查的考生,应及时查询核对本人报考状态,确认本人符合报考条件、报考信息无误(特别注意报考级别和科目务必准确)、核查通过、报名完成,并重新打印报名表备用。核对确认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7日16:00。本次考试不收取报名考务费。
五、准考证下载
报名成功的考生应于2021年5月25日10:00-5月28日16:00在报名网站(www.cpta.com.cn)下载并打印准考证,逾期视为放弃考试。考生下载准考证中遇有问题,或发现下载后的准考证报考信息有误,请及时与本人选择的报名点联系。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分享的环境评价师考试报名的相关资讯,想要了解更多考试资讯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您带来更多考试资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A 该单位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
B 该单位遵守当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
C 该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的情况
D 该单位的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情况
B:矿产附近农田
C:矿产附近蔬菜地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B.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C.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12-12
- 2020-02-06
- 2020-01-01
- 2020-04-10
- 2020-08-07
- 2020-04-06
- 2020-11-21
- 2020-04-10
- 2018-10-17
- 2020-02-17
- 2019-03-13
- 2018-10-17
- 2019-03-09
- 2020-10-29
- 2020-02-28
- 2020-04-11
- 2019-12-28
- 2020-04-17
- 2020-07-15
- 2019-03-09
- 2018-10-17
- 2020-03-20
- 2019-03-02
- 2019-12-29
- 2020-03-15
- 2021-03-15
- 2020-04-10
- 2020-10-16
- 2020-08-10
-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