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章节练习(2021-11-03)

发布时间:2021-11-03


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一章 概论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是( )。【单选题】

A.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B.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C.基础资料、数据的完整性

D.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客观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选项“评价方法的适当性”符合题意。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中,属于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是()。【单选题】

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工业、农业、畜牧业专项规划

C.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有关的专项规划

D.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中,属于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是工业、农业、畜牧业专项规划。

3、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惫见(试行)》,关于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应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重要内容

B.加强环境准入,是指在符合空间管制和总量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提岀域(流域)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条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C.加强空间管制,是指在明确并保护生态空间的前提下,提出优化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意见和要求,推进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士空间开发格局

D.加强总量管控,是指以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明确区域流域及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上限,作为调控区域內产业规模和开发强度的依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选项“加强空间管制,是指在明确并保护生态空间的前提下,提出优化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意见和要求,推进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士空间开发格局”说法错误。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是()。【单选题】

A.客观、公开、准确

B.客观、公正、准确

C.客观、公开、公正

D.公开、公正、准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是客观、公开、公正。

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

A.规划实施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B.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C.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内重点保护野生物种的影响

D.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不包括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内重点保护野生物种的影响。故选C。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煤矿开采项目(20分)


某地一国家规划矿区内拟“上大压小”,关闭周边6个小煤矿整合新建一个大型煤矿,产煤涉及规模为400万t/a。根据项目设计文件,矿区地面有设计主井和副井各一处,通风井两处,洗煤厂一处。洗煤厂设尾矿库一座,洗煤废水能够重复利用。工程设矿井水地面处理站一个,拟配套建设一个瓦斯抽放站用于发电,并建设矸石场储存矸石作建筑材料。矸石场选在开采境界边缘地带的一处山凹内,预计可堆放矸石30年。该矿区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易发生泥石流,区内农作物种类繁多。井区范围内有泉点1 5个,其中5个为村民饮用水水源。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一条,为下游某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工程预测最大沉陷区内有村庄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他均为农田和林地。


【问题】


1.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2.简述该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3.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沉陷区的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从目前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来看,本矿建成投产前必须落实哪些措施?


5.该项目中,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是什么?


6.该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1)该项目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深度预测,采煤沉陷对井区范围内泉点等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及对选址区附近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2)该项目采煤沉陷以及沉陷引发的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地表最大沉陷区引发的对区内文物、村庄建筑物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居民搬迁等社会影响。(4)地表沉陷造成对沉陷区农田和林地的影响,导致占用或是农田使用功能丧失。


2.因为本煤矿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一条,并为下游城市水源,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包括:


(1)从饮用水角度评价本项目采煤对开采境界内的中型河流水量的影响,分析此中型河流作为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水源的可行性,论证防水煤柱留设的合理性;水污染源主要调查:经尾矿库区域处理后是否被重复利用并做到了不外排;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污水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或循环利用。(2)从水质角度分析矿井水和洗煤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被重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这些废水外排对开采境内河流水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下游城市取水水质的影响。(3)从矿井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利用率方面分析该项目的水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途径等指标与国家相应环保政策的符合性,并提出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


3.(1)重点调查所预测的沉陷区居民户数、人口、拟搬迁时间、搬迁补偿方案和搬迁计划等。(2)调查沉陷区内文物名称、数量、保护级别,文物保护范围,并与相关文物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以取得合法手续,对于包括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内容,分析地下开采计划中是否留设保护煤柱。(3)调查沉陷区及其附近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分布情况;尤其是已知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为下游某城市的饮用水水源,故需要重点调查该河流水质、水量、水文等相关内容。同时应调查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是否对该河流进行了饮用水保护区的划分、取水口位置与供水人口等情况;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是否有工程建设设施,是否在河流段设置了排污口。(4)调查沉陷区的农田是否属于基本农田,调查农田种类、面积、庄稼品种、产量等,同时应取得沉陷区内基本农田的相关法律手续和初步补偿计划。


4.(1)当地政府协调沟通,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政策,关闭周边6个小煤矿,取得相关“上大压小”新建大型煤矿的法律手续。(2)落实煤矸石综合利用,按照环评及设计文件煤矸石用做建筑材料,建成投产前应与相关企业签订供应煤矸石的协议。(3)落实瓦斯抽采利用的环保措施,建设瓦斯发电站用于满足本矿生产、生活、周边居民用电需求。(4)落实矿井水经地面处理站处理后重复利用的措施,根据水质情况矿井水可用于矿区生产、露天堆场抑尘、选煤、井下抑尘、黄泥灌浆、地面绿化等。


5.该项目中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是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6.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井田范围内的村庄、农田、泉点和饮用水水源地、井区中型河流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本考题主要考点是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主要考点是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和确定评价重点。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和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的能力。环境现状调查必须紧紧围绕煤矿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状况。一般情况下,煤炭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是采煤沉陷及沉陷引发的地下水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生态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环境影响。因此,现场调查重点为矿区周围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周围的社会环境、旅游发展规划、环境质量现状等,即对煤矿周围可能的环境状况做重点调查。


4.该题主要考点是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5.该项目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应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本题主要考点是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6.本考题主要考点是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第5题和第6题均属于同一个类型的综合性考题,应该从环境对本煤矿项目建设的制约和煤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并从工程建设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入手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环节和相应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而筛选出重点评价因子,据此明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20 1 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实施,对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采矿对生态坏境和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关注。



某项目采用甲苯作溶剂,废气中甲苯产生量100kg/h,废气采用两级净化,活性炭吸附去除率为90%,水洗塔去除率为5%,废气中甲苯最终量为( )。

A.5.0kg/h
B.9.5kg/h
C.10.0kg/h
D.95.0kg/h
答案:B
解析:
甲苯最终量=甲苯产生量×(1-活性炭吸附去除率)×(1-水洗塔去除率)=100×(1-90%)×(1-5%)=9.5(kg/h)。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属于规划的主要任务有( )。

A.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
B.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C.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D.在保护优先地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加大生态系统环境监管力度,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的主要任务有:①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②全面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从源头控制生态退化;③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④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⑤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D项为生态保护区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资源化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使用
B.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
C.废物资源化即废物再利用
D.资源化是指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答案:B,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