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0-04-07)
发布时间:2020-04-07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建设项目有两个物料分离工序,工艺流程方案见图5,合理的工艺流程有( )。【单选题】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方案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于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中有两个物料分离工序,物料分离工序必有固废(废液、废渣)产生,故合理的工艺流程只有方案四。
2、水体密度分布对感潮河口污染物的输移混合影响很大,按垂向密度结构考虑入海河口可分为( )。【多选题】
A.部分混合河口
B.充分混合河口
C.淡水楔河口
D.盐水楔河口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在河口水域淡水径流对于盐度、密度的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河口区是海水与河流淡水相互汇合和混合之处,一般情况下淡的径流水因密度较海水小,于表层向外海扩展,并通过卷吸和混合过程逐渐与海水混合,而高盐度的海水从底层楔入河口,形成河口盐水楔。这样的河口楔由底层的入流与表层的出流构成垂向环流来维持。河口段的水结构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形式,在潮流发达的河口,或者在秋、冬季降温期,垂直对流发展,混合增强的情况下盐水楔被破坏,按垂直向的混合程度强弱和盐度分布的特征可形成部分混合型河口和充分混合型河口。河口淡水密度小,不可能形成淡水楔河口。
3、工程分析中应给出环境影响预测的污染源参数有( )。【多选题】
A.产污节点图
B.污染源坐标和源强
C.污染物年排放时间
D.污染物年排放总量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工程分析给出的产污节点、污染源坐标、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等技术参数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的依据,为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评价污染防治对策的可行性提出完善改进建议,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创造了条件。
4、某样地景观生态调查测得W斑块的频率和景观比例分别为36%和40%,若样地内W斑块的数量为48,斑块总数为300,则W斑块的优势度值是( )。 (注:Do=0.5×[0.5×(rd+rf)+lp]×100%)【单选题】
A.0.27
B.0.32
C.0.33
D.0.7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决定某一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称为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具体数学表达式为: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Do =0.5×[0.5×(rd+rf)+lp]×100%。 代入数据可得,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48/300×100%=16%,则: DO=0.5×[0.5×(16%+36%)+40%]×100%=33%。
5、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0.35 mg/),其超标倍数为( )。【单选题】
A.2.33
B.1.33
C.1.17
D.0.1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电厂煤堆场附近部分颗粒物的粒径大于15um,所以不能采用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对标,只能采用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对标,超标倍数为:(0.35-0.3)/0.3=0.17。
6、某隧道工程穿超石灰岩地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重视( )。【单选题】
A.水文地质条件
B.隧道长度
C.出渣量
D.爆破方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施工期工程分析时,应注意管道不同的穿越方式可造成不同影响。采用隧道穿越方式,除产生隧道工程弃渣外,还可能对隧道区域的地下水和坡面植被产生影响;若有施工爆破则产生噪声、振动影响,甚至局部地质灾害。因此,隧道工程穿超石灰岩地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7、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均匀河段,无其他排放口,测得A、B两断面溶解氧浓度分别为5mg/L和6mg/L,按照一维稳态水质模拟分析,两断面间可能存在的断面平均浓度包括( )。【多选题】
A.4.9MG/L
B.5.1MG/L
C.5.5MG/L
D.6.1MG/L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根据氧垂曲线,临界氧亏点为氧垂曲线的最低点,若A断面在临界氧亏点左侧,则A断面至临界氧亏点之间的溶解氧浓度小于5mg/L;若A断面在临界氧亏点右侧,或在临界氧亏点处,则A、B两断面间的溶解氧浓度在5~6mg/L之间。由此可知,A、B两断面间的溶解氧浓度不可能超过6mg/L。
8、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s。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单选题】
A.2.0/S
B.3.5/S
C.5.5/S
D.6.5/S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河道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即工农业用水)(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即生态系统用水)(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即稀释净化用水)(4)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即河道输沙用水)(5)水面蒸散量;(即蒸发用水)(6)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即地下水平衡用水)(7)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即航、景、娱乐用水)(8)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即河道外用水——河岸植被、相连湿地)其中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s。
9、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新建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是( )。【单选题】
A.类比调查法
B.设计资料确定法
C.物料衡算法
D.现场实测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般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10、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主要是( )。【单选题】
A.植被破坏
B.水土流失
C.移民安置
D.生物入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移民安置都不是风险(风险的定义,三者可以导致生态风险,但本身不是风险)。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主要是滑坡和生物入侵(施工后植被恢复、绿化带有可能导致生物入侵,再者高速公路为生物入侵提供的运输通道,如运输外来物种时发生事故)。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A.环境保护目标 B.敏感区域
C.环境保护范围 D.环境评价对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 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B:pH的评价
C:水质参数综合评价
D: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已经超标的情况
A、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
B、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C、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D、环境影响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5-08
- 2020-08-02
- 2021-07-28
- 2020-05-03
- 2020-08-04
- 2020-06-25
- 2020-08-02
- 2020-06-30
- 2020-08-11
- 2020-09-02
- 2021-02-11
- 2020-08-07
- 2020-10-09
- 2020-06-08
- 2020-06-22
- 2020-08-26
- 2021-03-28
- 2020-10-11
- 2021-02-24
- 2020-10-16
- 2020-12-15
- 2020-10-19
- 2021-06-24
- 2021-05-07
- 2020-11-28
- 2020-10-15
- 2021-01-31
- 2020-07-20
- 2021-01-13
- 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