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根据问题结构特点的分类,数学应用题中的问题一般属于___________问题。
结构良好
A. 4
B. 1
C. 3
D. 2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例题:
幸福 ?幸运 ?祝福 ?被害 ?不幸-------------答案 (4)
成功 ?成绩 ?发现 ?失败 ?不幸-------------答案 (3)
Q21. ( ) 利益 ?利息 ?灾祸 ?损失 ?损益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 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 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 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 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 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 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 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 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试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 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 效果。
【评分说明】
①第(1)点若写出两种及以上抽样方法,不给分。
②第(4)点的改进方案部分,写出其中任一实验设计的名称给4分;对改进方案进 行描述的,可参考示例酌情给1~6分。提出其他改进方案且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1~6 分。若写出多种改进方案,只按一种方案给分。
浓度问题解:1、根据题意可知,配制前后酒精溶液的质量和浓度发生了改变,但纯酒精的质量并没有发生改变。2、纯酒精的质量:1020×25%=255(克),占配制后酒精溶液质量的17%,所以配制后酒精溶液的质量:255÷17%=1500(克),加入的水的质量:1500-1020=480(克)。解:1、分析题意,假设浓度为30%的盐水溶液有100克,则100克溶液中有100×30%=30(克)的盐,加入水后,盐占盐水的24%,此时盐水的质量为:30÷24%=125(克),加入的水的质量为125-100=25(克)。解:1、本题考察的是浓度和配比问题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原溶液与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差的比,从而求出所需溶液质量的比,并解决问题。2、根据题意可知,浓度为35%的盐水和浓度为20%的盐水混合成浓度为30%的盐水,因为浓度为35%的盐水比混合后的浓度多35%-30%=5%,浓度为20%的盐水比混合后的浓度少30%-20%=10%,5%:10%=1:2,即混合时,2份浓度为35%的盐水才能补1份浓度为20%的盐水,故浓度为35%的盐水与浓度为20%的盐水所需质量比为2:1,所以浓度为35%的盐水一共有300÷1×2=600(克)。
【材料】在某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课上,老师讲解例题时,欣欣觉得自己已经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便向同桌询问其它解法。老师批评欣欣不该在课堂上讲话,她不服和老师顶嘴。老师对她说,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好意思问同学。
老师的做法对吗 查看材料
面对“翻转课堂”,教师角色不可避免的要实现彻底的角色转变,下面说法不符合教师角色转变的是()
- A、视频中的讲解者,问题讨论中的引导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解惑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调控者。
- B、视频中的讲解者,问题讨论中的设计者,课程内容的解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调控者。
- C、视频中的讲解者,问题讨论中的解惑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整个学习过程的调控者。
- D、视频中的讲解者,问题讨论中的解惑者,课程内容的调控者,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正确答案:C
一般情况下,学生做应用题都会经历四个步骤:()、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正确答案:理解题意
展示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
正确答案:错误
教科书问题解决中,对例题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学生能够识别出新的问题与例题之间的相似性后,他就可以将例题的解题程序迁移到新的问题中
- B、例题对于学生解决新的问题作用很小
- C、例题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如何将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典型范例
- D、通过学习例题,学生可以学会特定的操作步骤和程序
正确答案:B
更多 “小学典型应用题20:浓度问题(例题 视频讲解 答案)” 相关考题
- 商王掌握商朝的最高司法权,他利用()假借天意断案。
- 元律不禁止“同姓通婚”,因为蒙古人、色目人盛行婚姻自由的思想,故对同姓通婚不加限制。
- “金盾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高炉休风检修时,为什么要进行炉顶点火?应该注意什么?
- 2005年12月6日,当事人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执勤民警扣留了驾驶证。2005年12月17日当事人持强制措施凭证到某交警大队去接受处理,办案民警查询当事人的驾驶证,虽发现执勤民警还没有将驾驶证交到队部,但还是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笔录,但因执勤民警没有把驾驶证交到队部,办案民警拖到2005年12月27日才将案件报大队领导审批。这案例中办案程序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A、《宋刑统》B、《大明律》C、《大清律例》D、《唐律疏议》
- 工业煤气的“三大危害”是()、()、()。
- 企业员工要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
- 明《大诰》
- 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A、依据生产考虑解决B、应当及时研究答复C、根据条件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