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三种诸葛亮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3广东广州中考)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他认为应该承担“兴德之言”的是()。

A.向宠

B.郭攸之、费袆、董允

C.诸葛亮本人

D.后主刘禅


参考答案:B


谯周劝蜀后主投降魏国,是因为他不喜欢诸葛亮。


正确答案:错误


诸葛亮,在蜀国辅佐刘备刘婵,他对北方强国魏国始终采取攻势。


正确答案:正确


“三顾茅庐”出自故事()中。

  • A、刘备拜见诸葛亮
  • B、诸葛亮拜见刘备
  • C、诸葛亮拜见曹操

正确答案:A


“三顾茅庐”出自故事()中。

  • A、刘备拜见诸葛亮
  • B、诸葛亮拜见刘备
  • C、诸葛亮拜见曹操

正确答案:A


三种诸葛亮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3广东广州中考)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3.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4.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 5.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答案: 1、B 2、A 3、两个“诸葛亮”不一样: 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4、(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 (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5、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这句话是()修辞格。

  • A、比喻
  • B、比拟
  • C、借代
  • D、夸张

正确答案:C


武侯祠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因诸葛亮被封为(),故名。


正确答案:武乡侯


诸葛亮借完东风后,是谁去江边接的他?


正确答案: 赵云


()曾屡次劝诸葛亮出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不从。


正确答案:魏延


诸葛亮的哥哥是诸葛瑾,他辅佐的君主是


正确答案: 吴国的孙权。


更多 “三种诸葛亮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3广东广州中考)” 相关考题
考题 判断题谯周劝蜀后主投降魏国,是因为他不喜欢诸葛亮。A 对B 错正确答案: 错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三国时期,(  )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天水地区。A诸葛亮智收姜维B诸葛亮六出祁山C诸葛亮七擒孟获D诸葛亮痛失街亭E诸葛亮计杀张郃正确答案: D,E 解析: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C项,诸葛亮七擒孟获主要发生于四川和云南境内。

考题 判断题诸葛亮的敌人司马懿很崇拜诸葛亮。A 对B 错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孟达反魏降蜀,诸葛亮提醒他必须小心提防谁?正确答案:此人是司马懿。

考题 单选题“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这句话是()修辞格。A 比喻B 比拟C 借代D 夸张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三国时期,(  )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天水地区。A诸葛亮智收姜维B诸葛亮六出祁山C诸葛亮七擒孟获D诸葛亮痛失街亭E诸葛亮计杀张郃正确答案: C,E 解析: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C项,诸葛亮七擒孟获主要发生于四川和云南境内。

考题 诸葛亮的敌人司马懿很崇拜诸葛亮。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单选题“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这句话是()修辞格。A 比喻B 比拟C 借代D 夸张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判断题谯周劝蜀后主投降魏国,是因为他不喜欢诸葛亮。A 对B 错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三国时期,(  )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天水地区。A诸葛亮智收姜维B诸葛亮六出祁山C诸葛亮七擒孟获D诸葛亮痛失街亭E诸葛亮计杀张郃正确答案: D,E 解析: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C项,诸葛亮七擒孟获主要发生于四川和云南境内。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