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A、社会功能
B、筛选功能
C、派生功能
D、负向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B.负向教育功能
C.显性教育功能
D.隐性教育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B、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C、 教育的工具功能
D、 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学形考一单选题(1/15)、根据默顿的观点,在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教育结果叫做(3分)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形功能(2/15)、在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的层面上,(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3分) A、共产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3/15)、“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3分)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4/15)、近现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者是(3分) A、杜威 B、卢梭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5/15)、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3分) A、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B、适应生活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培养精英(6/15)、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3分) A、卢梭 B、杜威 C、柏拉图 D、涂尔干(7/15)、( )的存在,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分)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8/15)、不属于教育艺术的特点的是(3分) A、情感性 B、创造性 C、混乱性 D、审美性(9/15)、( )是国家或者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分)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10/15)、“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3分) A、生活教育 B、全民教育 C、终身教育 D、生命教育(11/15)、“教育”在中国最早出自于(3分)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12/15)、20世纪70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了(3分) A、人力资本理论 B、教育万能论 C、筛选理论 D、外烁论(13/1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3分)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理想国(14/15)、“教育即生活”是( )的思想。(3分) A、爱弥儿 B、柏拉图 C、陈鹤琴 D、杜威(15/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于在于(3分)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判断题(1/10)、教育受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2分) A、正确 B、错误(2/10)、杜威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2分) A、正确 B、错误(3/10)、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指教育没有任何的目的性。(2分) A、正确 B、错误(4/10)、教育是一门科学。(2分) A、正确 B、错误(5/10)、语言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2分) A、正确 B、错误(6/10)、教育具有绝对的独立性。(2分) A、正确 B、错误(7/10)、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定能促进教育的发展。(2分) A、正确 B、错误(8/10)、康德针对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的观点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2分) A、正确 B、错误(9/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2分) A、正确 B、错误(10/10)、教育就是教育学。(2分) A、正确 B、错误多选题(1/5)、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3分) A、学校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2/5)、( )有古希腊“三杰”之称。(3分) A、智者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3/5)、“传统的教学三中心”包括(3分) A、活动中心 B、教师中心 C、教室中心 D、教材中心(4/5)、属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的有(3分) A、阶段性 B、个性 C、人性 D、顺序性(5/5)、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的目标层次,其结构层次包括(3分)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材目标 D、课程目标名词解释(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分)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2)、新三中心理论(5分) 儿童,活动,经验.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论述题(1/1)、试着论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分)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超常、低常、生理缺陷等)。教育学形考二(1/15)、发生在18世纪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之争体现的是( )的论争。(3分) A、知识和能力 B、教师和学生 C、新教育和传统教育 D、内容和形式(2/15)、“三人行必有吾师”出自(3分)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3/1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3分) A、课程内容、教科书、课程方法 B、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目的 C、知识、经验、活动 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4/15)、美国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体现了( )在课程中的地位。(3分)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教师 D、学生(5/1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 )的责任。(3分)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主动地位(6/15)、教材中的知识应该融进最新的现代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体现了教师的( )(3分)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7/15)、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是( )。(3分) A、平等关系 B、授受关系 C、思想交流关系 D、相互促进关系(8/15)、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3分) A、发展中的人 B、被动的客体 C、一成不变的个体 D、主导者(9/15)、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人生的幸福和发展服务,这是( )的课程观。(3分) A、科学主义 B、人文主义 C、能力本位 D、知识本位(10/15)、“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体现了学生的( )。(3分) A、独立性 B、组织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11/15)、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3分)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12/15)、现代学校制度应渗透( )的理念。(3分) A、以人为本 B、老师至上 C、国家至上 D、学生至上(13/15)、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的课程观是( )。(3分) A、课程是计划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知识(14/15)、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3分) A、合成课程 B、综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国家课程(15/15)、按地理、历史、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分类属于( )。(3分) A、分科课程 B、相关课程 C、广域课程 D、融合课程(1/10)、课程计划又称课程方案。(2分) A、正确 B、错误(2/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分) A、正确 B、错误(3/10)、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2分) A、正确 B、错误(4/10)、活动课程又称为“儿童中心课程”。(2分) A、正确 B、错误(5/10)、学校和企业不一样,学校应该体现其公益性。(2分) A、正确 B、错误(6/10)、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2分) A、正确 B、错误(7/10)、教师法是2000年颁布的。(2分) A、正确 B、错误(8/10)、教师对教学内容熟练之后,可一成不变的上课。(2分) A、正确 B、错误(9/10)、秉持“课程即教学科目”观点的人,比较倾向于认同“课程内容即教材”。(2分) A、正确 B、错误(10/10)、“学生中心论”是一种完全正确的想法。(2分) A、正确 B、错误(1/5)、不属于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有( )。(3分) A、学生的保姆 B、全能的教师 C、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D、朋友(2/5)、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3分) A、考试考查 B、培养目标 C、学生性格 D、课程标准(3/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 )。(3分) A、专业知识的发展 B、专业态度的发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情意的发展(4/5)、属于课程变革的内容应该包括( )。(3分)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评价 D、课程来源(5/5)、当代学生观包括( )。(3分) A、发展化的学生观 B、人性化的学生观 C、法制化的学生观 D、主体化的学生观(1/2)、课程计划(5分)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所谓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学习的课本章节,上午要学习哪些内容,下午要学习哪些内容;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2/2)、师生关系(5分)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对层次的关系体系。(1/1)、什
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B、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C、 教育的工具功能
D、 教育的本体功能
B、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C、 教育的工具功能
D、 教育的本体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即显性正向功能,这一功能也被称为()
- A、教育的社会功能
- B、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 C、教育的工具功能
- D、教育的本体功能
正确答案:D
更多 “教育学形考一测试试题” 相关考题
- 有时候我们的行为是受( )控制的,因而这类行为通常是暂时性、非普遍性的,不属于个体稳定的人格特征。A.情境B.基因C.情绪D.兴趣
- 小张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不懈的努力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并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但让公司领导略感意外的是,小张升为主管后虽然依然工作勤恳,但他所管理的部门的整体业绩反而较先前有所下降。通过私下询问,员工们普遍反映小张对下属缺乏适当的管理和激励,他似乎并不关心下属的工作绩效问题。问题一:从小张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较高的( )。 A.亲和需要 B.安全需要 C。权力需要 D.成就需要问题二:具有小张这种较高需要的入,通常有以下特点( )。 A.责任感较弱 B。希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 C。喜欢得到及时的反馈情况 D.经常选择做有适度风险的工作问题三:根据麦克里兰提出的需要理论,亲和需求高的人常常( )。A。不易受他人影响 B。在组织中充当管理者的角色 C。看重能否被他人接受 D.喜欢能体现其地位的场合
- 商业银行会计有何特点?
- 期望理论可以用( )来加以表述。A。结果=效价×期望 B。动机=效价×工具 C.动机=效价×期望×工具 D.结果=效价×期望×工具
- ( 难度:中等)Hive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对比,优势有A.计算能力更强B.延迟更低C.扩展性更好D.索引各类更多
- ( 难度:中等)Flume的数据源支持哪些A.KafkaB.HTTPC.ThriftD.Avro
- 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______。A.平面度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E.面对面的平行度
- 商业银行采用实际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有哪些优点?
- ( 难度:中等)MapReduce运行过程包含哪些阶段A.MapB.ReduceC.ShuffleD.Sort
- 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A.圆度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C.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D.面对面的平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