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公布,速来阅览!
发布时间:2020-01-30
20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公布了,各位考生今天就跟随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申请安排:
根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统一安排和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拟于2月21日开通,考生可访问:http://yzb2.ustc.edu.cn/cjcx,查询本人初试成绩及申请复查。
复查申请说明: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均已经过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严格复核,考生若对初试成绩确有异议,可申请复查。
1、复查内容:根据有关规定,成绩复查只核查考生答卷是否有漏评、多加分或少加分、登分错误,不重新评阅试卷。
2、复查申请:考生在查分界面内点击“申请复查”,选择所要复查科目;如有需要特别说明的,可在“备注”项内填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有成绩复查申请均通过上述系统进行,请考生切勿来校当面提交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提供初试成绩排名查询。
3、申请时间:2月21-24号,24号申请截止时间为12:00;之后不再受理。
4、受理及结果通知:统考科目成绩复查申请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汇总后报安徽师范大学(统考科目评卷点)统一复查;自命题科目成绩复查申请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排专职涉密人员进行复查,其他人员不能查阅试卷。成绩如果有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招办工作人员将集中在2月28日下午电话通知考生本人;如无误,将不予通知,敬请谅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试基本分数线预计将推迟在3月中旬公布,复试工作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后续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及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研究生招生在线”(网址http://yz.ustc.edu.cn)上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
考生如有疑问,可通过中国科大研招办邮箱yzb@ustc.edu.cn留言咨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人员将及时为大家解答。
好了,今日分享的内容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后续也可以多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这里有更多的考试资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研究生入学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
A.甲状腺 B.甲状旁腺 C.肾 D.骨
答案:D
解析: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憐,其受体分布于骨和 肾,最主要的靶器官是骨。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有报道称,90后将会成为不买房的一代。该报道引用一项调查的结论,90后大学毕业生中只有三分之一有意向买房,另有超55%的90后毕业生选择”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贷,我宁愿不买房”。调查显示,拥有自己的住房,仍是90后毕业生的刚性需求。虽然在毕业一年后,租房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来,但他们并不在意。可见,拥有住房对90后毕业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他们将成为“不买房一代”。相对于面积的大小,90后更希望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浩。租住青年公寓的董某说:“租房没有太大经济压力、也不用操心修马桶、装灯管等生活琐事,想要跳槽,提工作,换城市,都可以随心所欲。”因此,租房相比买房好处多多,生活质量更高,90后完全没必要买房。事实上,一线城市高达40多倍的房价故入比,已影响到年轻人的购房能力和意愿,导致首次购房年龄推退。有数据星示,2013到2016年,北京、上海首次购房年龄由30岁推迟到34岁。年轻人租房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租房生活的认可。报道称,在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下,租房无疑是大多数人更倾向的居住方式。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有近1.6化人房,2020年这个数宇将达到1.9亿,2030年将有2.7亿人成为租客……可以预见,90后是现在及未来租房的主力军。
答案:
解析:
1该报道引用了一项90后买房调查的结论→90后将会成为不买房的一代首先,该报道调査的对象是90后大学毕业生,他们代表不了所有90后对于买房的看法,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再者,该调查对象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要买房。此外没有意向买房不代表一定不会买房。没有意向可能是由于眼下房价过高。如果房价下降,那么他们很有可能选择买房。2拥有自己的住房,仍是90后毕业生的刚性需求→拥有住房对90后毕业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论述者前面观点认为买房是“90后毕业生的刚性需求”,也即肯定了房子对他们而言是必要的。但是后面又认为“拥有住房对90后毕业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显然前后观点不一致,有自相矛盾之嫌。3在毕业一年后,租房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他们并不在意→拥有住房对90后毕业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首先,对住房面积的看法不等同于对拥有住房的态度,显然论述者有“偷换概念”之嫌;其次,毕业一年后可能由于工资比较低等原因,买不起房子而选择租房。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他们的经济条件会改善,那时更好的选择可能就是买房而非租房了。4董某对于租房的看法→租房相比买房好处多,生活质量更高首先,董某的观点未必能代表所有租房者的观点;其次,租房也未必好处多多。虽然董某不操心物业问题,但要面临房东终止合同等风险,显然不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踏实;再次,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虽然租房经济压力小一些,但是租房住址可能经常变动,租户未必会有稳定的邻里关系,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生活满意度也会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未必更高。相反,因为看中生活质量,可能更可能选择买房。5一线城市高达40多倍的房价收入比→影响到年轻人的购房能力和意愿→北京、上海首次购房年龄由30岁推迟到34岁首先,一线城市不足以代表全国,北京、上海年轻人购不起房不代表其他二、三线城市年轻人也无力购房;其次,上海、北京房价收入比高未必是买房年龄推迟的唯一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城市为了控制人口流入,对购房限制比较多,比如对年龄的限制导致年轻人只有符合条件后才能购房;中国人一般结婚前才买房,大城市人们结婚普遍越来越晚这一趋势,也会导致购房推迟。6年轻人租房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租房生活的认可租房时间延长未必是因为対租房生活的认可,租房时间延长可能是受资金、工作等原因限制而不得已的行为、或者是不具备买房的条件,并非能说明是对租房生活的认可。7租房人会越来越多→90后是现在及未来租房的主力军首先,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数据是否全面到足以推测未来有待商榷;其次,租房人数增加、不代表是90后租房人数增加。而且从2015到2030年有15年的跨度,即使90后在2015年是租房主力军,但是15年后他们凭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买房,即使租房人越来越多,但主力军更可能是那时初出社会的00后、10后而非90后,显然该论证有“忽略发展”之嫌。
贫血和一氧化碳中毒时,可携带氧的血红蛋白都减少,但并不引起呼吸加强,这是因为
A.颈动脉供血流量减少
B.动脉血液内总的氧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C.动脉血氧分压在正常水平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
答案:
解析:
(1)创设多种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 ① 教师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供给学生引导性知识,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辨别。 ② 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奥苏贝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就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合理而牢固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③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 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 习和掌握。知识越抽象,其潜在的应用范围 (逻辑处延)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 迁移效果就越明显。 ④ 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 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例如,学生在翻译“他们在教室”时,受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译成 “They n the classroom”, 而英语则必须要有表示存在的be动词are。 正确译文是:“They are n the classroom”。在 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 ⑤ 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对新知识学习 会产生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所学材料的细节,对新材料从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感知,对其进行深加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人是发展变化的,方法也必须变化。原来有效的方法,如果永不变化,也会引起学 生的厌烦,成为无效的方法。知识迁移离不开主体——人的参与,知识学习离不开主体的主动建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激发 起来,那么,所学的知识迁移就无从谈起。 况且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因 此,要多种方法结合来培养学生多种知识的 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课内、课外结合培养迁移能力。 知识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范 围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 用范围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也就是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 一体的,理解知识的意义离不开对知识的应用。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知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变为心理外延,学习 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因此,教薄要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 多情境、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倡导体验、 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提 问、讨论、练习、作业等。要让学生在各 种接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运用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 强保持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 用还与社会情境相联系,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直接接触,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即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 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也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 (4)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促进知识迁移。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知识迁移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广阔空间。只要掌握该方面的操作 规程就可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教室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可以模拟现实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境界,使知识能更有效获得广泛迁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