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23)
发布时间:2020-09-09
关于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你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形象联想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些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子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形象联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运用形象联想记忆法的是:
A.号称“时尚女鞋之国”的意大利,它的地图轮廓就像一只高跟靴子
B.海参长得像黄瓜(cucumber),又长在海里(sea),所以它叫“sea cucumber”
C.新疆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可与“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
D.篮球界的迈克尔乔丹、音乐界的迈克尔杰克逊、赛车界的迈克尔舒马赫.....记住,这些牛人都叫“迈克尔”
2.自我知识是关于某人自己的心智状态的知识,包括关于某人自己当下的经验、思想、信念或愿望的知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自我知识的是:
A.甲通过听电台的天气报道而得知某地正在下雨
B.乙查看自己工资后决定换一个工作
C.丙意识到如果不加强锻炼,会影响自己健康
D.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成功
3.甜柠檬效应就是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已实现目标的价值,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甜柠檬效应的是:
A.根据教练估计,小张需要减肥到60千克才能达到他想要的健身效果,但小张在减到63千克时就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健美了
B.小明本来想买笔记本电脑,却在导购员的劝说下买了平板电脑,使用后他很满意,并向朋友推荐
C.小文的数学成绩又让他的辅导老师失望了,老师最后只能用“比上一次,还是有进步的”来安慰自己
D.这几周,小红为自己的销售业绩不断下滑而苦恼,但当她知道自己仍是销售状元时,变得安心多了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首先问法是否定的,让我们选择不属于形象联想记忆法的选项,其次通过阅读题干发现定义项在解释中有具体的列举项,那么我们可以具体来对比分析。“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子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选项A,地图轮廓和几何图形能够吻合,则运用了联项记忆法可排除。选项B,通过黄瓜和海里的英文来记住海参的英文叫法,这利用了具体事务的字母加以联系,吻合可排除。选项C,“三山夹两盆”来记忆“疆”字,运用了具体事物,吻合可排除。选项D,篮球界、音乐节、赛车界,这些是在进行列举,最后总结归纳,此过程并没有运用联项记忆,则为错误选项。
2.【答案】A。解析:首先阅读问法可知为否定判断,其次通过阅读定义项解释发现,有具体的列举项:“包括关于某人自己当下的经验、思想、信念或愿望的知识”。我们可以重点对比来排除。选项A,通过电视台得知正在下雨,这是外界信息的传递并没有运用自己当下的知识进行判断,则A不属于。选项B,乙进行思考通过自己当下的经验或思想做出离职举动,吻合解释。选项C,丙意识锻炼和健康的关系,这是自己通过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吻合解释。选项D,丁相信努力一定会成功,这是通过信念做出的判断,吻合解释。
3.【答案】C。解析:首先分析题干定义解释,解释中相关核心成分表达的十分明显,我们可以查找出来。“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这是条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这是目的,“提高实现目标的价值”这是手段,“达到心理平衡”这是结果。接下来逐个分析选项找到最一致的。A项,小张减到63千克放弃,因为自己觉得足够健美,这并没有出现内心不安,不符合排除。B项,小明在导购员劝说下由电脑改为平板电脑,但同样没有体现出内心不安,不符合排除。C项,辅导老师失望体现内心失望,用“比上一次,还是有进步的”来安慰自己,体现提高已实现价值来平衡心理。D项,当她知道自己仍是销售状元时,变得安心多了,与内心不安无关,排除选项。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选项中对该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B.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该省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
C. 2002年该省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D. 20世纪的最后五年该省新生儿数量变化不大
B.门下省
C.尚书省
D.礼乐省
第二步,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不设礼乐省,D项是干扰项。
【背景链接】
2019年3月,记者采写一篇科普报道,一位研究员在接受采访后坚决不肯署名。问及原因,对方说:“如果让领导和同事们知道了,感觉我好像成了科普达人,不太好。”听起来,“科普达人”的身份在他的工作单位似乎并不怎么受待见。
【提出观点】
做科普不是不务正业,应该尽快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形成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的集体认知。
【综合分析】
近年来,科普的外部环境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从政府层面到媒体宣传,都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在一些国家科技项目中,也已经开始有一些关于科普的制度性设计。然而,科技界的内部环境却改变甚微,科研人员被认为是“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做好科普原本应当是其职责之一。但为何在一些科研人员眼中做科普却并不那么光彩?
究其根源,还是“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才是本分,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观念作祟。在现行的科研和人才评价指标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论文、著作和项目,科普贡献多少并不在考核范围内。在这样的评价指挥棒影响下,重科研轻科普的集体认知也就慢慢形成了。
长此以往,科研人员几乎不能从做科普中获得行业认同以及物质奖励,自然也就少了积极性。即使有人愿意做科普,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兴趣、责任感以及从受众那里获得的成就感。但对于最重视声誉的科研群体来说,这样的动力常常敌不过科学界的不理解所带来的压力。
科学研究早已走出“书斋”,伟大的选题不仅仅源于灵光一现,更源于广袤的自然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把论文写在纸张上,更体现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历史上,写在人心上。历史上乃至今天,东西方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大众科普的引领者。只要每个科学家、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都贡献出分内的科普力量,中国科普的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对策措施】
一是完善并落实相关鼓励科普的政策。将科学传播的业绩考核办法视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细化实质性的操作细则和硬性规定。
二是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改变“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观念,形成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的集体认知。真正让科研人员能没有压力,挺直腰杆地去做科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2-03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1-07-22
- 2020-09-09
- 2020-07-20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
- 2019-01-18
- 2020-09-09
- 2021-02-03
- 2020-09-09
- 2021-07-22
- 2021-07-17
- 2020-09-09
- 2020-09-09
- 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