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基层服务项目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5)

发布时间:2020-10-09


关于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22020年甘肃省基层服务项目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无答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B、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C、中华民族的面貌没有变

D、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2、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A、政治优势

B、经济优势

C、文化优势

D、制度优势

43、“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在异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其中的“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  )有保障。

A、义务教育

B、基本医疗

C、住房安全

D、基本养老

44、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包括(  )

A、基层党委

B、党总支

C、党支部

D、党小组

4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有(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6、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人民主权原则

B、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法治原则

47、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乙二人共谋杀丙,相约次日晚到丙家共同下手,但届时乙未去,甲一人将丙杀死。甲、乙二人成立共犯

B、甲为在第二天盗窃张三的汽车而邀请开锁匠乙开车门锁,乙在同意之后很快反悔,并表示自己不敢去。第二天,甲自己开车门锁将汽车开走。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为了刺杀钱某,先指使乙前往K市独自伺机行刺,数日后为保险起见,又指使丙前往K市独自伺机行刺,后来乙找到钱某并将其杀害。乙、丙不是共同正犯

D、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不成立胁从犯

48、下列属于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要具备的条件的有(  )

A、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B、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C、与本案无牵连

D、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49、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下列情形中,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

A、唐某与陈某恋爱三年,民政部门根据两人的申请向其颁发结婚证

B、高某等发起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某等人的申请颁发营业执照

C、李某于2014年届满16岁,根据其申请,李某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向其发放居民身份

D、王某通过驾照考试,某车辆管理所根据王某的申请向其颁发驾驶执照

50、下列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有(  )

A、某政府决定给某地区低保户发放补贴资金1000

B、某行政单位对某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C、某交通局发布《桥道收费管理办法》

D、某教育局向李某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的海域。

A.20海里
B.120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答案:C
解析:
C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Ⅱ部分第二节第三条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

回顾2018年的新群体,无论是“精致男孩”“大女主”还是“隐形贫困人口”,它们都不是按照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来划分,而是由兴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致的人组成的。这在社会学里是一个重要的转向,说明身份认同从社会经济阶层认同转为消费认同。
“我是谁”是由“我”买的衣服、度的假、开的车、住的房等“我的生活方式”来定义的,消费设定了人格。“共同的生活方式”被淡化,一切都指向分化,因为“我”是特别的,也是自由的。
参考发达国家的经历,这是他们进入消费社会后已经完成的分化。研究者通过观察过去十几年中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的变化,总结出“轻熟女”“暗黑女”“文化系大叔”等具有新消费意识的群体。这种人群的重新排列组合,必然会引起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和消费行为层面的变化。在当代消费文化理论方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把这种分化叫做进入风格化消费的时代,新团体并不是用年龄、种族、职业等决定社会经济阶层的客观指标来划分的,而是以消费建立起的身份认同(也就是生活方式的风格)来组合的。
当人们从传统的社会坐标里分离出来,几乎同时就要找到新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方式。身份是人们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是在社会中的位置。从古至今,人类都是作为群体性的动物而存在的。但在古代,人一出生就决定了所属阶层,改变的机会不大。工业革命改变了阶层的固化,通过努力有可能改变命运。当身份或者说社会坐标可以变动的时候,身份就变得重要起来。(a)现代性用强制性的社会地位的自主,代替他主。
新的社会坐标体系就是生活方式。(b)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有实验和理论支撑。(c)
人们通过展示消费品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特殊情境中甚至会加强这种个性表达,使得自己的行为成为自我保护的安全毯。比如,1976年有实验表明,那些根据自己的喜好精心装点宿舍的学生,辍学的可能性更小。这个消费过程能够保护自我不被陌生环境影响。而当一个人要扮演新的或者不熟悉的角色时,消费定义自我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符号自我实现理论认为,那些没有完整的自我定义的人倾向于通过获得和展示相关标志性符号来实现个性塑造。比如,职场新人非常重视着装,用穿衣作为获得专业感的策略。
这种探索生活方式的转向至关重要。在西方,消费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去道德化过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是排在第一位的,那时禁欲和节俭是主流的消费观。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消费才开始被鼓励。上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进入消费社会,消费品极其丰富,选择性增大,人们对购买奢侈品已经习以为常,消费不再停留于使用价值,甚至不再借以炫耀财富,而是关注消费品的符号意义。在消费观的演变中,不同学派的社会学家始终批判消费者是被商业狙击的牺牲品,是生产商和品牌愚弄操控的对象。但当消费者以生活方式为依据寻求身份认同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在购买商品和文化上拥有决策权,因为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自己安排时间、支配金钱的消费模型。这种转变,鼓励消费者以一种精明冷静的心机谋划符合自己个性的生活。
最适合做文章关键词的是:

A.消费身份认同生活方式
B.消费个性表达新群体
C.消费观念社会坐标多元化
D.消费认同人格社会坐标体系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
文章先通过背景铺垫引出我国的身份认同发生了转变,第二段指出消费设定了人格,一切都指向了分化,第三段通过发达国家的经历指出这种分化叫风格化消费的时代,是以消费建立起的身份认同来组合的,第四段指出身份的重要性,第五段指出新的社会坐标体系就是生活方式,后文具体介绍消费对于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是“消费”“身份认同”“生活方式”,对应A选项。B项的“个性表达”、C项的“多元化”和D项的“社会坐标体系”均不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因此,选择A选项。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犯罪现象从无到有,逐年递增,人民法院对于网络犯罪处以刑罚。 这说明( )。

A.科技进步逐步改善了法律的调整机制
B.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需要法律确认
C.法律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犯罪问题
D.法律会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造成危害的行为进行制裁
答案:D
解析:
法制的发展保障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越来越需要法制来保障,而对于阻碍科技进步和利用科技危害社会和人类的非道德现象,需要利用法律来打击和惩处。本题中人民法院惩处网络犯罪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故本题选D。

某镇政府为了道路拓宽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征收村民张某宅基地上的6间住房。在集体土地征收还未报省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镇政府就根据自己制定的补偿办法,与张某协商房屋补偿问题,但未能达成协议。为了赶工程,镇长下令公务员李某组织人员,趁张某外出期间,将其中的3间住房强行拆除,并把路铺好。道路建成通车后,镇政府既不与张某协商补偿或赔偿事宜,也不谈征收剩余3间房屋的问题,致使张某不得不每天忍受往来车辆的噪声困扰。
在本案中,张某受到侵犯的权利有()。

A.财产权 B.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C.名誉权 D.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答案:A,B
解析:
镇政府将张某的3间房屋强行拆除,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权,故A选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4条的相关规定,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属于国家赔偿范围。张某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而镇政府不与张某协商补偿或赔偿事宜,侵害了张某要求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故B选项正确。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案例中不涉及侵犯张某名誉权的情形,故C选项错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9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査或者非 法侵人公民的住宅。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主要指禁止非法搜査和非法侵人公民的住宅,故D选项错误。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