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事业单位的进入方式怎么选?是考编制还是以合...
发布时间:2021-06-12
对于事业单位的进入方式怎么选?是考编制还是以合同工身份进入?
最佳答案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和编制区别如下: 招聘方式不同,工作权限不同,待遇不同。通过事业编制考试(笔试和面试)(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即可成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有()。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对中止犯处罚轻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残疾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对中止犯处罚轻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残疾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B,C
解析:
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刑罚的性质和强度要与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适应,轻罪轻刑,重罪重刑,罪刑相称,罚当其罪。第二,刑罚的性质和强度要与刑事责任的轻重相适应。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理原则,对自首、立功、累犯的处理原则以及数罪并罚的原则,都是罪刑相当原则的体现。因此ABC正确。D项不能体现这一原则且说法错误。
政府部门不应滥用网络投票
【背景链接】
近几年,网络投票在各大社交平台很热闹。在一些地方,网络投票也正在成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新手段。比如,有的地方将网络投票结果作为政务量化考核评比依据,并发动公务人员及其亲戚朋友每日定时定点投票、拉票、晒票。对于这种“创新”,政府部门有必要保持审慎,不宜滥用。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网络投票热潮催生了“付费刷票团”,缺乏公平性,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让政府部门主导的评比择优名副其实。
[综合分析]
很多网络投票都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价值比较有限。如果网络投票没有限定投票范围,也没有制定针对刷票行为的纠错机制,甚至鼓励大家“一天可投三次”,其结果的可信度就值得打一个问号。
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一般的网络投票消耗的仅是拉票者的人情,而那些地方职能部门开展的不规范的网络投票,消耗的其实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用不规范、不严谨、不专业的网络投票,取代客观公正的评选、考评工作,实质上是工作能力不足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打着“用票数说话”的幌子、看似公平公正的评比,到最后“拼”的不是候选单位业绩的优劣、候选人能力的强弱,而是所谓的关系、人脉,甚至是财力。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变味”网络投票,既体现不出“公正”也代表不了“民意”,其结果自然也“投”不出“优秀”。
当然,网络投票也并非完全不能为政府部门所用。如果能事先设置好科学的规则和程序,客观论证在此规则和程序下的投票结果能否反映实情,网络投票也可以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抓手。职能部门在开展网络投票前,应仔细斟酌,划定投票人群范围并确认范围内的所有人是否有效参与,通过技术手段防范违规刷票、拉票。
[参考对策]
一方面,对本职工作不能宣传“过猛”。要提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仅宣传内容要足够“有料”,宣传方式也要“接地气”。可考虑以多短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内容,提前在当地电视媒体、自媒体平台进行“预热”,让更多群众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投票中。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保证基本的投票质量。
另一方面,对投票结果不能过度“依赖”。对参与评比的对象而言,最了解他们、最有发言权的“裁判”,往往并不是未曾谋面的“网友”,而是分管的领导、一起工作的同事、服务过的对象,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因此,主办单位除了“简单粗暴”地看最终得票情况,更应投入更多的精力,选择这些对参选者有一定认知的人,深入机关单位、深入基层一线,摸清摸准底数、听取真实情况。通过科学设置票数在最终结果中的占比,加强规范管理、注重过程监管,平衡网络民意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确保评比活动的公平公正。
资料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政府部门不应滥用网络投票 张涵之
人民网:“变味”的网络投票“投”不出“优秀” 张小草
【背景链接】
近几年,网络投票在各大社交平台很热闹。在一些地方,网络投票也正在成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新手段。比如,有的地方将网络投票结果作为政务量化考核评比依据,并发动公务人员及其亲戚朋友每日定时定点投票、拉票、晒票。对于这种“创新”,政府部门有必要保持审慎,不宜滥用。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网络投票热潮催生了“付费刷票团”,缺乏公平性,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让政府部门主导的评比择优名副其实。
[综合分析]
很多网络投票都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价值比较有限。如果网络投票没有限定投票范围,也没有制定针对刷票行为的纠错机制,甚至鼓励大家“一天可投三次”,其结果的可信度就值得打一个问号。
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一般的网络投票消耗的仅是拉票者的人情,而那些地方职能部门开展的不规范的网络投票,消耗的其实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用不规范、不严谨、不专业的网络投票,取代客观公正的评选、考评工作,实质上是工作能力不足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打着“用票数说话”的幌子、看似公平公正的评比,到最后“拼”的不是候选单位业绩的优劣、候选人能力的强弱,而是所谓的关系、人脉,甚至是财力。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变味”网络投票,既体现不出“公正”也代表不了“民意”,其结果自然也“投”不出“优秀”。
当然,网络投票也并非完全不能为政府部门所用。如果能事先设置好科学的规则和程序,客观论证在此规则和程序下的投票结果能否反映实情,网络投票也可以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抓手。职能部门在开展网络投票前,应仔细斟酌,划定投票人群范围并确认范围内的所有人是否有效参与,通过技术手段防范违规刷票、拉票。
[参考对策]
一方面,对本职工作不能宣传“过猛”。要提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仅宣传内容要足够“有料”,宣传方式也要“接地气”。可考虑以多短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内容,提前在当地电视媒体、自媒体平台进行“预热”,让更多群众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投票中。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保证基本的投票质量。
另一方面,对投票结果不能过度“依赖”。对参与评比的对象而言,最了解他们、最有发言权的“裁判”,往往并不是未曾谋面的“网友”,而是分管的领导、一起工作的同事、服务过的对象,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因此,主办单位除了“简单粗暴”地看最终得票情况,更应投入更多的精力,选择这些对参选者有一定认知的人,深入机关单位、深入基层一线,摸清摸准底数、听取真实情况。通过科学设置票数在最终结果中的占比,加强规范管理、注重过程监管,平衡网络民意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确保评比活动的公平公正。
资料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政府部门不应滥用网络投票 张涵之
人民网:“变味”的网络投票“投”不出“优秀” 张小草
答案:
解析:
【材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社会主义的矛盾同旧社会主义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的社 会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 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 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 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有相适应有相矛盾的情 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1957年2月2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些理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 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 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有相适应有相矛盾的情 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1957年2月2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些理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解析](1)历史背素:1956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之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摆在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面前。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开始从借鉴苏联建设 经验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从1956年冬到1957年春,由于苏共二十大以及随后爆发的波兰、匈牙利事件 的影响,加上国内社会改造急促,经济建设上又未能完全克服冒进,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出现某些紧张,农 村出现了少数农民闹退社的风波,城市里出现了少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事件,层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 日益显现和突出。有些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乏准备,陷于被动;或者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把群众闹事和 尖锐批评一概视为阶级斗争的表现,企图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进行压服。急切的现实迫切需要党从理 论上加以指导。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2)重大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分析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性质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的正确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存 在形态、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 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 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 本的理论依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重大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分析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性质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的正确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存 在形态、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 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 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 本的理论依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1-03
- 2021-08-12
- 2021-05-10
- 2021-06-23
- 2021-01-03
- 2021-12-18
- 2021-04-21
- 2021-04-28
- 2021-11-11
- 2021-12-14
- 2021-04-14
- 2021-09-02
- 2021-04-16
- 2021-08-07
- 2021-12-30
- 2021-05-14
- 2021-09-02
- 2021-03-16
- 2021-04-20
- 2021-03-04
- 2021-04-08
- 2021-12-19
- 2021-04-15
- 2021-01-03
- 2021-09-06
- 2021-10-22
- 2021-07-24
- 2021-02-09
- 2021-10-31
-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