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三)

发布时间:2020-10-10


小伙伴们注意啦!大家开始备考202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了吗?高会考试题型全部为案例分析题,好的成绩离不开反复的做题。希望考生们都能养成每天做题的好习惯。下面,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案例分析题,供大家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分析】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019年甲公司有关金融工具业务的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为赚取股票交易差价,于201910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4万元。购入时,A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08元,甲公司于1110日收到该现金股利。甲公司将购入的A公司股票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初始确认金额为860万元。

2.2019年1227日,甲公司将一项金融资产出售给乙公司,取得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与乙公司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1200万元回购该金融资产。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3.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产品价格风险,甲公司决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由总经理主持专题办公会进行部署。会议决定甲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时,买卖期权合约的规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扩大到现货市场所买卖的被套期保值商品数量的23倍。

4.甲公司拟对公司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就相关事项召开了管理层会议。会议就拟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的标的股票来源进行了讨论:因公司的上市性质,只能通过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的方式进行股权激励。

要求:

根据上述事项,逐项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

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应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因为甲公司购入该金融资产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交易费用4万元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而不能计入成本。因此,该金融资产的成本=860-4-200×0.08=840(万元)。

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

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数量相等或相当”。

4.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是上市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标的股票来源可以通过发行股份和回购公司自己的股份两种方式。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全部内容,备考202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们抓紧时间复习,预祝各位考生明年取得满意的成绩。如需了解更多考试的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为了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和跨越式发展,2009年12月,甲公司决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主要内容为:
  方式一:虚拟股票计划
  方式二:股票期权计划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指出甲公司两种激励方式的特征。

答案:
解析:
(1)虚拟股票的特征:
  ①是一种享有企业分红权的凭证。
  ②本质上是将奖金延期支付,其资金来源于公司的奖励基金。
  ③激励对象可以在公司效益好时获得分红。
  (2)股票期权的特征:
  ①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和条件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②最终价值体现为行权时的价差(或:获得股票的资本利得)。
  ③风险高回报也高。
  ④适合于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

甲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乙公司2019年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乙公司与售后“三包”返利业务相关的销售收入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说明该事项可能产生的主要风险;并针对主要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答案:
解析:
可能产生的主要风险是: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控制措施:企业应当遵循规定的标准[或:《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如实列示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不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不得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长江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2017 年发生了如下有关股权激励、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等业务事项:
(1)长江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董事会下设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初步拟订了下列股权激励方案:
①本次激励计划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
员(其中 1 位高管持有本公司 6%股份)、核心技术人员(其中 2 位为外籍员工)、核心业务人员,不包括普通员工。
②本公司不存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中不得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诸如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
③限制性股票的来源为向受益对象发行本公司 A 股股票,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6.8 元/股,即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 1 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20%与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 60 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20%的较高者。
④本计划的有效期为 5 年,自限制性股票授予日起计算。本计划有效期包括 2 年锁定期和 3年解锁期。锁定期内,激励对象根据本激励计划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将被锁定且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不得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在限制性股票有效期内,各期解除限售的比例不得超过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总额的 80%。
⑤激励对象认购限制性股票的资金由个人自筹,公司不为激励对象依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取有关限制性股票提供贷款、贷款担保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
⑥本计划在董事会依规定程序履行公示、公告程序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 50%以上通过。
⑦经财务部测算,本股权激励计划按照本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算,将增加本年度成本费用 3400 万元,将增加应付职工薪酬 3400 万元。
(2)长江公司为了控制原材料以及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拟进行套期保值,有关方案如下:①套期保值目的: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变,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公司的产品和主要原料价格与铅锭的市场价格直接相关,铅价的波动对公司产品售价、原料采购成本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生产成本和效益。因此,公司选择利用期货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将公司生产原材料采购成本和铅锭销售价格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保证经营业绩的相对稳定。
②套期保值的方式:根据公司原料所需数量和相关价格,卖出 2 万吨铅锭;根据产品销售所需和相关产品价格,买入 3 万吨铅锭。
③会计处理:在满足运用套期保值会计方法条件下,对于预期购入原料的套期,将其分类为
现金流量套期,期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有库存商品的卖出产品套期,将其分类为公允价值套期,产品和期货的公允价值变动均计入当期损益。
(3)2017 年 3 月 1 日,长江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入甲上市公司股票 1000 万股,每股市价 5 元,支付价款 5000 万元,另外支付了相关税费 10 万元;对甲公司没有重大影响,长江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时,长江公司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成本为 5010 万元(5000-10)。2017 年 12 月 31 日,长江公司预计该股票价格波动可能很大,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并按当日甲公司股票公允价值 4900 万元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将公允价值 4900 万元与原账面价值 5010 万元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4) 2017 年 1 月 1 日,长江公司从活跃市场上购入丙公司同日发行的五年期分期付息债券 20万份,支付款项 2000 万元(包括交易费用 10 万元),企业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将其归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该债券票面金额为 2000 万元,票面年利率为 8%。丙公司于次年 1 月 1 日支付利息。在会计处理时,长江公司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成本为 2000 万元。
(5) 2017 年 1 月 1 日,长江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丁公司,尚有 3000 万元货款未收到,约定的收款日期分别为 2017 年末、2018 年末和 2019 年末,各收取 1000 万元。2017 年 5 月 1 日,长江公司将该长期应收款出售给工商银行,出售协议约定:出售价 2900万元,长江公司将于 2017 年 12 月 1 日按照固定价格购回,回购价 2990 万元。长江公司在进行会
计处理时,将出售价款与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 100 万元(3000-2900)计入了当期损益。
要求:

根据资料(2),逐项指出长江公司套期保值方案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根据资料(2),逐项指出长江公司套期保值方案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事项①套期保值目的无不当之处。
事项②套期保值方式存在不当之处:根据公司原料所需数量和相关价格,卖出 2 万吨铅锭;
根据产品销售所需和相关产品价格,买人 3 万吨铅锭。
理由:对于购入原材料应回避价格上涨,采取买人套期;对于卖出产品应回避价格下跌,采取卖出套期。
事项③存在不当之处:对于现金流量套期,期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理由:在现金流量套期下,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直接确认为其他综
合收益,企业随后确认一项非金融资产的,企业应当将原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转出,计入该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2019年,由公司审计部门牵头拟订了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该方案摘要如下。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中的(一)至(四)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展开。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答案:
解析:
 第一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
  理由:董事会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
  或: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2)不当之处:审计部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理由:董事会负责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第二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
  理由:组织架构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应当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
  (2)不当之处: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
  理由:业务层面的评价应当涵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而不能仅限于证券交易所关注的少数重点业务事项来展开评价。
  (3)不当之处: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法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理由: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利于收集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的原则、充分考虑所收集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综合运用评价方法。
第三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无须和被评价单位沟通。理由:现场评价报告应向被评价单位通报。
  (2)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理由:现场评价报告经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应由被评价单位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再提交审计部。
第四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理由:对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必须对外披露。
  (2)不当之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理由: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报经理层审核、董事会审批后对外披露。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