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举:
莫:
(2)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成现代汉语。
(3)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举:全部。莫:没有人。 (2)本人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3)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
这两句话是作者从理论上分析庄宗成败的原因“满招损,谦受益”之后总结出的历史经验,照应了开头提出的论点:王朝兴亡决定于人事。
(4)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同上题。
(5)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
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了“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6)理论论据:《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
更多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举: 莫: (2)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成现代汉语。 (3)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成立:祚薄:儿息:婴: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将“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成现代汉语。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考题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蕃: (2)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1)将“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译成现代汉语。 (2)此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原: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仅: (2)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什么特点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暗: 穿: 还: (2)如何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3)分析诗中所表现的战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考题 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20分)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 解释下这段文字中划线字的含义。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将“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译成现代汉语。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诗,回答问题: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诗,回答问题: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诗,回答问题: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段诗出自哪篇作品?作者是谁?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