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埋深为dw=5.0m,土层柱状分布如下表,拟采用天然地基,按照液化初判条件;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db最深不能超过下列()个临界深度时方可不考虑饱和粉砂的液化影响。
A.1.0m B.2.0m C.3.0m D.4.0m

A.1.0m B.2.0m C.3.0m D.4.0m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埋深为dw=5.0m,土层柱状分布如下表,拟采用天然地基,按照液化初判条件;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db最深不能超过下列()个临界深度时方可不考虑饱和粉砂的液化影响。 A.1.0m B.2.0m C.3.0m D.4.0m”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办公楼柱下扩展基础,平面尺寸为3.4m×3.4m,基础埋深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题10~13图所示。
假定,本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其中②粉土层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6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进行基础设计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 ②粉土层不液化,③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 ②粉土层液化,③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 ②粉土层不液化,③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 ②粉土层、③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 )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7、8、9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B.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时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
C.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则有:
du>d0 + dh - 2
式中,du为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
D.天然地基的建筑,当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有:
dw>d0+db - 2
式中,dw为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
考题
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时,下列措施尚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是( )。
A、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桩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足够长度
B、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物采取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C、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的建筑物不采取消除液化措施
D、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小于5
考题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不液化土
B、不考虑液化影响
C、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液化判别
D、条件不足,无法判别
考题
进行水工建筑物场地液化判定的原则不包括( )。
A.初判时为不液化的土层可判为非液化层,不必进行复判
B.初判时不能排除液化性的土层不一定是液化土层,需进行复判
C.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体的液化性无明显影响
D.非饱和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考题
地震烈度7度区,某建筑场地存在液化粉土,分布较平坦且均匀,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采用不消除液化沉陷的地基抗液化措施?( )
A、地基液化等级严重,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
B、地基液化等级中等,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
C、地基液化等级中等,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
D、地基液化等级严重,建筑设防类别为丁类
考题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液化 B.不液化 C.考虑液化影响 D.不考虑液化影响
考题
当丙类建筑位于严重液化的场地时,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哪些措施符合抗震害要求?( )
A.采用筏板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等刚性基础
B.采用振冲、振动砂桩等方法加固液化土层,使该土层的标准贯入实测击数大于相应的临界值
C.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D.采用桩基础
考题
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2m的天然地基上的建筑,若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土由上向下为非液化土层和可能液化的砂土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处于图中Ⅰ、Ⅱ、Ⅲ和Ⅳ区中的哪些区时间不考虑砂土液化对建筑的影响?(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考题
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可能性考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考题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下列哪个选项的组合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 )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5m,地下水位深度3m,基础埋深2.0m
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5m,地下水位深度5m,基础埋深1.0m
C.上覆非液化土层厚7m,地下水位深度3m,基础埋深1.5m
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7m,地下水位深度5m,基础埋深1.5m
考题
高度为3m的公路挡土墙,基础的设计埋深1.80m,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力8°。自然地面以下深度1.50m为粘性土,深度1.50m~5. 00m为一般粘性土,深度5. 00m - 10. 00m 为亚砂土,下卧地层为砂土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 -89),在地下水位埋深至少大于以下何值时,可初判不考虑场地土液化影响?
(A) 5.0m (B) 6.0m
(C) 7.0m (D) 8.0m
考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埋深为dw=5.0m, 土层柱状分布如表9-5所示,拟采用天然地基,按照液化初判条件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db最深不能超过( )m临界深度时方可不考虑饱和粉砂的液化影响。
A. 1.0 B. 2.0 C. 3.0 D. 4.0
考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5-18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考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考题
对抗震设防地区建筑场地液化的叙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建筑场地存在液化土层对房屋抗震不利
B.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场地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
C.饱和砂土与饱和粉土的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D.黏性土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考题
下述对抗震设防区建筑场地液化的叙述中,()是错误的A、建筑场地存在液化土层对房屋抗震不利B、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场地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C、饱和砂土与饱和粉土的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D、粘性土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考题
某建筑物基础埋深2.0m,场地中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A、液化土层B、非液化土层C、处于临界状态D、不能判定
考题
多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 )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A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7、8、9度时可判为不液化B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时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则有:du>d0+db-2。式中,du为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D天然地基的建筑,当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有:dw>d0+db-2,式中,dw为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b为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为液化土特征深度(m)
考题
单选题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B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C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D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考题
单选题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当符合哪一条件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A
地质年代为第四季更新世(Q3)及其以后时B
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在7度、8度、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C
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地下水位深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6D
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
考题
单选题下述对抗震设防区建筑场地液化的叙述中,()是错误的A
建筑场地存在液化土层对房屋抗震不利B
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场地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C
饱和砂土与饱和粉土的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D
粘性土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1.5m。地基土由厚度为du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和下伏的饱和砂土组成。地震烈度8度。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深度为dw。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初步判别后,下列哪个选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2011年真题]A
du=7.0m;dw=6.0mB
du=7.5m;dw=3.5mC
du=9.0m;dw=5.0mD
du=3.0m;dw=7.5m
考题
单选题判别场地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进行场地初步液化判别的深度为自地面以下20mB
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对象为饱和砂土及亚砂土层C
应首先根据地层时代,黏粒含量与地震烈度,地下水埋深,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等进行初判,初判有液化可能性时,应进一步判定其液化性D
对初判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必须通过标准贯入方法进一步判定液化性,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考题
单选题下列()措施不符合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A
桩端伸入不液化土层中足够深度的桩基础B
场地液化土层底面深度为5.0m,箱基埋深为6.0mC
对液化土层采用振冲挤密法处理,处理深度为液化土层底面深度,液化土层经处理后液化指数减少到2.5D
采用换填法置换全部液化土层的地基
考题
多选题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下述()不正确。()A晚更新世的土层在8度烈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土B粉土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进行液化初判时,不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D当地下水埋深为0时,饱和砂土均为液化土
考题
单选题关于判别地基液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抗震设防烈度≤8度时,判别为不液化B
粉土中粘粒含量不大于10%时,可判别为不液化C
基础埋深1.8m的天然地基底建筑物,扣除淤泥和淤泥质土后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大于9m时D
基础埋深1.8m的天然地基底建筑物,地下水位深度大于5m时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