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实现目标产量的施肥量计算公式为()

  • A、=(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 B、=(1+递增率)×前三年平均单产
  • C、={目标产量(kg)/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 D、=(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mg/kg)×2.25}

参考答案

更多 “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实现目标产量的施肥量计算公式为()A、=(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B、=(1+递增率)×前三年平均单产C、={目标产量(kg)/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D、=(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mg/kg)×2.25}” 相关考题
考题 当其它环境条件合适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的制约() A.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B.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C.总养分含量D.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考题 测土配方施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A.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B.土壤测试数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C.施肥方法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三重三轻”现象严重;D.目标产量法,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

考题 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 )。A.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B.土壤中养分的含量C.肥料的利用率D.以上全部

考题 平衡施肥是根据果树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来计算实现目标(或计划)产量的施肥量

考题 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A、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B、土壤中养分的含量C、肥料本身的性质和成分

考题 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A、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B、土壤中养分的含量C、肥料的利用率D、以上全部

考题 测土配方施肥应遵循()三条主要原则。A、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B、施肥方法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三重三轻”现象严重C、土壤测试数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D、目标产量法,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

考题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所控制,植物产量的高低则最小养分补充量多少而变化,这一原理称为()A、养分归还学说B、最小养分律C、报酬递减律D、因子综合作用律

考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养分,但决定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养分。

考题 最小养分律提醒我们,在施肥时应找出最影响作物产量的()。A、缺乏养分B、最大养分C、微量元素D、环境因素

考题 测土配方施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A、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B、土壤测试数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C、施肥方法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三重三轻”现象严重D、目标产量法,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

考题 棉花需肥量较大,具体用量应根据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确定。A、土壤水份B、土壤温度C、质量D、土壤养分供应量

考题 棉花需肥量较大,具体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确定。A、土壤水分B、土壤温度C、产量D、质量

考题 肥料效应是指肥料对作物产量的效果,常以肥料单位养分施用量所得的()表示。A、作物产量和效益B、作物产量C、作物增产量和效益D、效益

考题 根椐土壤有(速)效磷钾含量水平,以土壤有(速)效磷钾养分不成为实现目标产量的限制因子为前提,通过()和养分平衡监控,使土壤有(速)效磷钾含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A、土壤测试B、植株测定C、肥料试验D、田间试验

考题 养分归还的原理是建立在()。A、作物吸收养分基础上的;B、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基础上的;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基础上的;D、获得高的产量基础上的。

考题 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时,确定肥料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A、=(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B、=(1+递增率)×前三年平均单产C、={目标产量(kg)/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D、=(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mg/kg)×2.28}E、=(施肥区作物吸收养分量-缺素区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

考题 在目标产量配方法中,确定作物施肥量的依据是()A、作物需肥量B、土壤供肥量C、肥料利用率D、肥料效应

考题 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时,确定实现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即作物需肥量的计算公式为()A、=(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B、=(1+递增率)×前三年平均单产C、={目标产量(kg)/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D、=(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mg/kg)×2.26}

考题 当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很低的养分制约D、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考题 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告诉我们,只有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才会有经济效益;米切利希学说认为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也随之增加。

考题 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时,确定土壤供肥量的计算公式为()A、=(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B、=(1+递增率)×前三年平均单产C、={目标产量(kg)/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D、=(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mg/kg)×2.27}

考题 指土壤溶液中水溶态养分包括胶体表面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称为(),又称有效养分A、土壤速效养分B、土壤养分C、土壤肥料D、土壤供肥性

考题 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时,确定目标产量的计算公式为()A、=(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B、=(1+递增率)×前三年平均单产C、={目标产量(kg)/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D、=(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养分测定值(mg/kg)×2.25}

考题 单选题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A 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B 土壤中养分的含量C 肥料的利用率D 以上全部

考题 单选题肥料效应是指肥料对作物产量的效果,常以肥料单位养分施用量所得的()表示。A 作物产量和效益B 作物产量C 作物增产量和效益D 效益

考题 单选题根椐土壤有(速)效磷钾含量水平,以土壤有(速)效磷钾养分不成为实现目标产量的限制因子为前提,通过()和养分平衡监控,使土壤有(速)效磷钾含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A 土壤测试B 植株测定C 肥料试验D 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