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各题。案例:师:苏洵的《六国论》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史实,有些地方说理也欠妥当,谁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生:我觉得课文中关于六国的灭亡顺序与史实不符。文中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可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分别是: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9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4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文中的说法不太符合历史。生:苏洵提出的“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的观点是应该肯定的;但他的“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观点,我们却不能赞同,我们认为燕国后亡是秦远交近攻的合纵策略所决定的。因为六国中燕、齐离秦最远,要先灭燕就必须越过赵、魏,这就势必会违背秦国的策略,就会对秦不利。因此,秦只能在灭亡了魏、赵等国后才进兵灭燕。由此可见,“用兵之效”的说法是不合历史真实的。……师:以上同学敢于质疑,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在这里提出表扬。可是这样一来我就开始担心,苏洵的《六国论》“漏洞”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生:《六国论》第二部分的论据中虽有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历史的规律,完全能够证实他“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的观点。生:《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文,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北宋王朝屈辱妥协的外交政策进行委婉的讽谏。因此,本文虽有不妥之处,但论证说理严密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佳作。师:古人论史,看法不一定正确,论述也不一定全面。但是,《六国论》能够针对现实,借评论六国讽喻北宋王朝,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的意义是深远而积极的。不过,北宋统治者并没接受这些意见,“庆历纳款”后又过了31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3年),辽国又一次提出领土要求,神宗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竟然割了山西境内黄河东西700里土地给辽国。以后的北宋、南宋统治者同样不接受这些历史教训,因而最终招致了灭亡。因此,从这点看,《六国论》借评论“六国破灭”的史实,精辟地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要他们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的史论并不确切,但他“文为时作”,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的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问题:1.阅读以上教师有关《六国论》的教学实录(节选),并对其作出合理评价。


参考答案

更多 “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各题。案例:师:苏洵的《六国论》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史实,有些地方说理也欠妥当,谁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生:我觉得课文中关于六国的灭亡顺序与史实不符。文中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可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分别是: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9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4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文中的说法不太符合历史。生:苏洵提出的“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的观点是应该肯定的;但他的“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观点,我们却不能赞同,我们认为燕国后亡是秦远交近攻的合纵策略所决定的。因为六国中燕、齐离秦最远,要先灭燕就必须越过赵、魏,这就势必会违背秦国的策略,就会对秦不利。因此,秦只能在灭亡了魏、赵等国后才进兵灭燕。由此可见,“用兵之效”的说法是不合历史真实的。……师:以上同学敢于质疑,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在这里提出表扬。可是这样一来我就开始担心,苏洵的《六国论》“漏洞”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生:《六国论》第二部分的论据中虽有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历史的规律,完全能够证实他“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的观点。生:《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文,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北宋王朝屈辱妥协的外交政策进行委婉的讽谏。因此,本文虽有不妥之处,但论证说理严密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佳作。师:古人论史,看法不一定正确,论述也不一定全面。但是,《六国论》能够针对现实,借评论六国讽喻北宋王朝,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的意义是深远而积极的。不过,北宋统治者并没接受这些意见,“庆历纳款”后又过了31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3年),辽国又一次提出领土要求,神宗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竟然割了山西境内黄河东西700里土地给辽国。以后的北宋、南宋统治者同样不接受这些历史教训,因而最终招致了灭亡。因此,从这点看,《六国论》借评论“六国破灭”的史实,精辟地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要他们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的史论并不确切,但他“文为时作”,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的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问题:1.阅读以上教师有关《六国论》的教学实录(节选),并对其作出合理评价。” 相关考题
考题 北宋的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灭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考题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杜牧《阿房宫赋》)

考题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齐、秦、楚、晋。 ( )

考题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秦朝是在()。

考题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A、齐、楚、燕、韩、赵、魏、秦B、楚、燕、韩、鲁、赵、齐、秦C、燕、越、赵、魏、秦、齐、鲁D、齐、秦、韩、楚、鲁、魏、燕

考题 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

考题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A、韩赵燕魏楚齐B、韩齐燕赵魏楚C、韩楚齐赵楚魏D、韩赵燕魏齐楚

考题 约公元前()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朝建造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匈奴的进攻。

考题 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朝建造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考题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晚期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D、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考题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题 公元前()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A、229B、323C、221D、575

考题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A、夏B、秦C、赵D、周

考题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结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下列哪一选项正确表述了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A、韩→赵→魏→楚→燕→齐B、韩→魏→赵→楚→燕→齐C、韩→赵→魏→燕→齐→楚D、韩→赵→魏→齐→燕→楚

考题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考题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韩;②赵;③魏;④燕;⑤楚;⑥齐()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

考题 问答题案例八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苏洵的《六国论》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史实,有些地方说理也欠妥当,谁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觉得课文中关于六国的灭亡顺序与史实不符。文中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可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分别是: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9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4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会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文中的说法不太符合历史。  生2:苏洵提出的“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的观点是应该肯定的;但他的“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观点,我们却不能赞同,我们认为燕国后亡是秦远交近攻的合纵策略所决定的。因为六国中燕、齐离秦最远,要先灭燕就必须越过赵、魏,这就势必会违背秦国的策略,就会对秦不利。因此,秦只能在灭亡了魏、赵等国后才进兵灭燕。由此可见,“用兵之效”的说法是不合历史真实的。  师:以上同学敢于质疑,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在这里提出表扬。可是这样一来我就开始担心,苏洵的《六国论》“漏洞”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生:《六国论》第二部分的论据中虽有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历史的规律,完全能够证实他“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的观点。  生:《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文,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北宋王朝屈辱妥协的外交政策进行委婉的讽谏。因此,本文虽有不妥之处,但论证说理严密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佳作。  师:古人论史,看法不一定正确,论述也不一定全面。但是,《六国论》能够针对现实,借评论六国讽喻北宋王朝,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的意义是深远而积极的。不过,北宋统治者并没接受这些意见,“庆历纳款”后又过了31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3年),辽国又一次提出领土要求,神宗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竟然割了山西境内黄河东西700里土地给辽国。以后的北宋、南宋统治者同样不接受这些历史教训,因而最终招致了灭亡。因此,从这点看,《六国论》借评论“六国破灭”的史实,精辟地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要他们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的史论并不确切,但他“文为时作”,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的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问题:  阅读以上教师有关《六国论》的教学实录(节选)并对其作出合理评价。

考题 填空题约公元前()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朝建造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匈奴的进攻。

考题 单选题公元前(  )年,“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最终被秦所灭。A 226B 225C 223D 222

考题 填空题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秦朝是在()。

考题 填空题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朝建造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考题 问答题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考题 填空题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

考题 多选题“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最终被秦所灭的时间(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22年C公元前223年D公元前224年

考题 单选题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A 韩赵燕魏楚齐B 韩齐燕赵魏楚C 韩楚齐赵楚魏D 韩赵燕魏齐楚

考题 单选题公元前453年,代表新兴势力的( )三家分晋,历史七称之为“三晋”。A 韩、齐、赵B 赵、魏、韩C 秦、赵、魏D 秦、楚、魏

考题 单选题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A 齐、楚、燕、韩、赵、魏、秦B 楚、燕、韩、鲁、赵、齐、秦C 燕、越、赵、魏、秦、齐、鲁D 齐、秦、韩、楚、鲁、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