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纪昀《河中石兽》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思考探究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对于课文,我们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资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积累拓展1.背诵这篇课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括号)的词。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③尔辈不能究(物理)。④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单元介绍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预习提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参考注释,留意某些词古今不同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20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纪昀《河中石兽》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思考探究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对于课文,我们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资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积累拓展1.背诵这篇课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括号)的词。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③尔辈不能究(物理)。④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单元介绍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预习提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参考注释,留意某些词古今不同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20分)” 相关考题
考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成立:祚薄:儿息:婴:

考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考题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考题 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考题 毛干由毛小皮、皮质、髓质组成,人毛与兽毛的主要区别是:人毛髓较兽毛发达,兽毛皮质较人毛宽。()

考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 21~23 小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第 21 题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考题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A、冯梦龙B、瞿佑C、蒲松龄D、纪昀

考题 脊兽是装饰于屋脊上的各种兽形瓦件。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烦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Zv—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例,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守河提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考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烦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Zv—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例,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考题 梁代石兽雕刻风气最盛,气势最为豪迈,如()A四川雅安高颐墓石辟邪B武帝陵石麒麟C武侯祠石狮D陕西石兽

考题 《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人(),因此江湖上称他为“及时雨”。“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是书中的回目。其中“青面兽”指的是(),请再写一件有关“青面兽”的故事名称:()。

考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考题 汉代画像石中最常见的题材是()。A、西王母B、帝王圣贤C、祥禽瑞兽D、仙人御兽

考题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考题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出自于()。A、《尚书·益稷》B、《吕氏春秋·古乐》C、《周礼·春官》

考题 填空题《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人(),因此江湖上称他为“及时雨”。“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是书中的回目。其中“青面兽”指的是(),请再写一件有关“青面兽”的故事名称:()。

考题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纪昀《河中石兽》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思考探究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对于课文,我们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资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积累拓展1.背诵这篇课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括号)的词。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③尔辈不能究(物理)。④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单元介绍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预习提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参考注释,留意某些词古今不同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考题 问答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考题 单选题梁代石兽雕刻风气最盛,气势最为豪迈,如()A 四川雅安高颐墓石辟邪B 武帝陵石麒麟C 武侯祠石狮D 陕西石兽

考题 填空题中国传统建筑中,殿顶装饰有各种动物造型,称为“____兽”或“瑞兽”,正脊两端的瑞兽称为“____”;瑞兽的数量可表示宫殿的等级,一般单数排列,最多是____个,但北京故宫____殿例外,共有十个。

考题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思考探究 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对于课文,我们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资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 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 积累拓展 1.背诵这篇课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括号)的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②(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④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单元介绍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预习提示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注释,留意某些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学方式。(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