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

B

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

C

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即使窃得一张白纸,也成立盗窃罪既遂

D

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项,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可见,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是两种独立的行为类型。
BC两项,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扒窃成立盗窃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行为必须发生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②所窃取的应是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③所窃取的财物应是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如扒窃他人口袋内的信用卡、身份证等财物的,宜认定为盗窃罪,但扒窃他人口袋内的餐巾纸之类的物品的,不宜认定为盗窃罪。此外,扒窃不要求行为人具有惯常性,也不要求秘密窃取,公开扒窃的也成立盗窃罪。同时,扒窃不限于体积微小的财物,将火车行李架上体积较大的皮箱盗走也属于扒窃。
D项,入户盗窃会破坏他人住宅的安宁,可能对住宅内的人构成威胁,因此,入户盗窃时,没有盗窃数额或者次数方面的限定,即可成立盗窃罪。
更多 “单选题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A 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B 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C 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即使窃得一张白纸,也成立盗窃罪既遂D 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 相关考题
考题 甲先向乙传授盗窃的方法,为了测验乙是否掌握,让乙去盗窃一家公司的财务室。乙当晚从该公司财务室偷得现金5000元。关于甲的行为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B.以盗窃罪定罪处罚C.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和盗窃罪进行并罚D.在传授犯罪方法罪和盗窃罪中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考题 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B.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C.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即使窃得一张白纸,也成立盗窃罪既遂D.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

考题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挡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侵占罪既遂B.构成侵占罪未遂C.构成盗窃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未遂

考题 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考题 甲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罪的未遂犯 B.盗窃罪的既遂犯 C.盗窃罪的中止犯 D.盗窃罪的预备犯

考题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侵占罪既遂B:构成侵占罪未遂C:构成盗窃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未遂

考题 多选题关于盗窃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8年真题]A盗窃伪造的货币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B盗窃伪造的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不成立盗窃国家机关印章罪C盗窃伪造的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不适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关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规定D盗窃企业违规制造的枪支的行为,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A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B不构成犯罪C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D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考题 单选题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A 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B 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C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D 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考题 单选题甲涉嫌盗窃罪被逮捕,在侦查阶段,甲父向检察院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关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A 由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负责B 审查应不公开进行C 检察院可向公安机关了解本案侦查取证的进展情况D 如对甲父的申请决定不予立案的,应由检察长批准

考题 单选题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真题]A 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B 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C 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D 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二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A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B对抢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与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作相同理解C郑某等人在利用面包车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不影响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郑某等人事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考题 单选题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A 侵占罪B 信用卡诈骗罪C 诈骗罪D 盗窃罪

考题 单选题关于自诉案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 法院都可以进行调解B 当事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解C 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提起反诉D 只能由被害人亲自告诉

考题 单选题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挡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A 构成侵占罪既遂B 构成侵占罪未遂C 构成盗窃罪既遂D 构成盗窃罪未遂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新奥法的说法,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A 支护结构承受全部荷载B 围岩只传递荷载C 围岩不承受荷载D 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承受荷载

考题 单选题甲系私营速递公司卸货员,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收取的货物从汽车上卸下,再按送达地重新装车。某晚,乘公司监督人员上厕所之机,甲将客户托运的一台价值一万元的摄像机夹带出公司大院,藏在门外沟渠里,并伪造被盗现场。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 诈骗罪B 职务侵占罪C 盗窃罪D 侵占罪

考题 单选题关于宪法实施,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2年真题]A 宪法的遵守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形式B 制度保障是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C 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方式D 宪法适用是宪法实施的重要途径

考题 多选题在刘某办理出资手续后,关于汽车所有权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A乙公司B张某C刘某D丁公司

考题 单选题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8年真题]A 这部宪法只有正文B 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C 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D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

考题 单选题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关于这一制度的法理基础,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A 起诉便宜主义B 起诉法定主义C 公诉垄断主义D 私人诉追主义

考题 单选题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2006年真题]A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 破坏交通设施罪C 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D 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考题 单选题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8年真题]A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B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C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D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考题 单选题甲窃得一包冰毒后交乙代为销售,乙销售后得款3万元与甲平分。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真题]A 甲的行为触犯盗窃罪与贩卖毒品罪B 甲贩卖毒品的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应与盗窃罪实行并罚C 乙的行为触犯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转移毒品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 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一罪论处

考题 多选题对乙、丁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2005年真题]A乙构成盗窃罪B乙不构成盗窃罪C丁构成抢劫罪D丁不构成抢劫罪

考题 单选题王某系聋哑人,因涉嫌盗窃罪被提起公诉。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 讯问王某时,如有必要可通知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B 王某没有委托辩护人,应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C 辩护人经通知未到庭,经王某同意,法院决定开庭审理D 因事实清楚且王某认罪,实行独任审判

考题 单选题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A 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 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