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城市化的影响"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城市土地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加的资料,并提问: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纸上用较粗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本组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师:现在我们要轮流往黑板上"摆"你们的变化。我们要看哪个小组摆出来的最多。前提条件是,你得摆出跟黑板上不重样的东西。生:(把纸条贴在黑板上,后同)物价上涨。生:环境污染。生:交通拥堵,师:"环境质量下降"跟"环境污染"一样吗?生:有区别。环境污染主要是一些工业污染。但环境质量下降,肯定跟我们的住房有关。我们在小区里面,也没有绿地什么的。那属于环境质量下降。师:好。生:失业人口增多。师:第三小组,他要填一个就业问题。他写失业人口增多,那不就是就业问题?生:就业问题是找不到工作,失业是丢失工作……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讨论方法?简述其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城市化的影响"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城市土地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加的资料,并提问: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纸上用较粗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本组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师:现在我们要轮流往黑板上"摆"你们的变化。我们要看哪个小组摆出来的最多。前提条件是,你得摆出跟黑板上不重样的东西。生:(把纸条贴在黑板上,后同)物价上涨。生:环境污染。生:交通拥堵,师:"环境质量下降"跟"环境污染"一样吗?生:有区别。环境污染主要是一些工业污染。但环境质量下降,肯定跟我们的住房有关。我们在小区里面,也没有绿地什么的。那属于环境质量下降。师:好。生:失业人口增多。师:第三小组,他要填一个就业问题。他写失业人口增多,那不就是就业问题?生:就业问题是找不到工作,失业是丢失工作……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讨论方法?简述其特点。” 相关考题
考题
城市化是继工业化以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大力量。地方政府在城市化方面有着很强的冲动,但这个冲动更多表现在土地的城市化方面。因为土地的升值幅度很大,潜力很大,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城市化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并非真正的城市化,因为城市化程度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的。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发展要避免土地的城市化 B.发展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 C.人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D.城市化是地方发展的正确选择
考题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下面是某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
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3个问题。
(1)这是课堂教学的哪一个环节?(6分)
(2)该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手段,分别达到什么教学目的?(12分)
(3)根据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实习生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下面的《清时期全图》,准备用于教学。
?
问题:
(1)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认为用这幅地图不合适,其理由是什么(6分)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历史地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江苏的某位教师在讲授“满洲的兴起”时,穿插了这样一些乡土教育内容,如:
第一,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遗址(今辽宁新宾老城)。
第二,沈阳故宫(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宫殿)的图片展示。
第三,东陵(努尔哈赤的陵墓)与北陵(皇太极的陵墓)的介绍。
(1)以上是某教师利用乡土资源的教学片段,请对此教学设计做出评析。
(2)如何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教学请举例说明。
考题
下面是某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讲授“What can you do”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教师用媒体播放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播放完毕后向所有学生问好。
(2)首先复习一些学过的短语,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
(3)教师借助幻灯片创设情境并分别引入教学材料。
(4)结课前,播放所学课文的音频,再次回顾本次课的内容。
问题:
(1)该教师采用了什么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2)请依据新课程理念,谈谈这种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缺点。
考题
以下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量变和质变可以引起的变化的是()。A:城市化引起城市体系的属性和动态特征的变化
B:城市化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
C:城市化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
D:城市化引起城市性态的改变
E:城市化引起城市规模的不变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去过建筑不太密集、绿地比较多的郊区吧 在炎热的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郊区比市中心感觉要凉爽。
师:是的,郊区的温度平均要比市中心低3℃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导出城市热岛效应)教师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
师:从图上可以知道气温曲线总体是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但在郊区居民区出现两个次高
点,还有在离市中心两边距离差不多的商业区和公园中,商业区的温度明显高于公园。
[承转]从这些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吗
生:略。
师: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等温线图上,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承转]为什么城市中的温度会高于郊区呢 也就是说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
(1)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10分)
(2)该教师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内容的教学尚未完成,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请按照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写出尚未完成内容的教学过程。(10分)
考题
阅读下面关于“城市化”的教学过程,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引导学生质疑: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 2.上海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 3.它们的变化反映什么趋势 4.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它们的变化是否符合城市化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师生交流。
教师点评。
教师设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点拨。
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标志中哪一条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承转过渡。
阅读资料:人教版地理必修2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教师设问:
1.城市化进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探究。
思维引申。
多媒体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教师设疑:解释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多媒体展示:家乡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家乡城市有何变化 城市化中是否产生了一些问题 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堂巩固练习。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1)分析本次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2)具体说明本节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12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课的教学设计:
问题:
(1)本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8分)
(2)比较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畜牧业的差别,教师还可以提供哪些辅助材料 (8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新疆农业问题”的教学设计片段:
问题:
(1)为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哪些地理图片配合讲解?(8分)
(2)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2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片段:
师:(播放背投)这是一种变化,注意它的年代。黄色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有规律地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 猜猜看。
生: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
师:对,但是我们还能看出来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总人口增加了,二是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增加了,还有就是同学们说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这就构成了城市化的三个标准。这里面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现在看看这个背投上反映出来的变化,思考一个问题: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咱们分成八个小组.在纸上用比较粗一点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你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这张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我们要看的是,哪一个小组给的变化最多、最准确
(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讨论方式 (4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这种讨论方式有哪些特点 (16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讲授“城市交通运输”一课时的承转设计:
【承转】请对照以下景观图(武汉市交通景观图与乡村交通景观图对比),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交通的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的大小和时间分配、交通管理等方面说出城市相比乡村交通所具有的突出特点。
(教学内容进入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的学习)
(教学过程略)
【承转】(教师放映“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请观察“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分析武汉市道路网有哪些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进入城市道路网形态类型、影响因素和规划原则的学习)
(教学过程略)
【承转】联系生活体验,①说出武汉市存在的最主要的交通问题。②目前,武汉市为缓解该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③请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内容进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学习)
问题:
(1)该材料中教师设计的承转属于哪种类型,它有什么特点 (6分)
(2)这种承转的优势是什么,在设计这类承转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0分)
考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深圳的崛起》片段,学生观察深圳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区范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量人口流入深圳寻求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城市是如何产生的?现在的城市又具有哪些特点呢?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了解城市化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一幅城市地域扩展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
(1)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城市的用地规模或者地域范围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1)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多。(2)城市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
【教师总结】随着一个地区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师活动】继续设置问题:
(1)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
(2)哪一个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自主思考。
【教师总结】城市化三大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出示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图中能看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有什么特点?导致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世界城市化速度加快。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师总结】1950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能看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出现了很多大城市。
【教师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口和财富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城市之间出现新的城镇,城市间的分界线开始模糊,并形成城市群和大城市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两个知识窗,请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探究:
(1)西方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怎样的?
(2)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展开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1)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第一产业比重大,属于缓慢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大幅度扩展,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
(2)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高度集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低价上涨,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好。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谈城市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增长了见识,生活更加便利,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生活所在地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调查,写成小报告。
【板书设计】
考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公共利益的维护——每个人的责任”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1)请指出本教学片段中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
(2)结合上述教学片段,谈谈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对不良诱惑说“不”》中关于“如何战胜不良诱惑”的教学片段。
问题: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在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城市化的影响"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城市土地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加的资料,并提问: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纸上用较粗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本组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师:现在我们要轮流往黑板上"摆"你们的变化。我们要看哪个小组摆出来的最多。前提条件是,你得摆出跟黑板上不重样的东西。生:(把纸条贴在黑板上,后同)物价上涨。生:环境污染。生:交通拥堵,师:"环境质量下降"跟"环境污染"一样吗?生:有区别。环境污染主要是一些工业污染。但环境质量下降,肯定跟我们的住房有关。我们在小区里面,也没有绿地什么的。那属于环境质量下降。师:好。生:失业人口增多。师:第三小组,他要填一个就业问题。他写失业人口增多,那不就是就业问题?生:就业问题是找不到工作,失业是丢失工作……试对片段中该讨论方法的运用进行分析。
考题
单选题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A
城市化水平B
城市化速度C
城市成长力D
城市规模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