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相关考题
考题 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什么?()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价值观D.学习目标

考题 “掌握透视基本规律”这一教学目标表达的维度属于()。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过程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题 林老师在《软陶配饰》一课提出“运用所学习的软陶技能,有创意地制作一个以花为题材的饰件”,这一教学目标是( )。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记忆与表现

考题 林老师在《软陶配饰》一课提出“运用所学习的软陶技能,有创意的制作一个以花为题材的饰件”,这一教学目标是(  )。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记忆与表现

考题 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考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2.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3.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做比较:①比较节奏;②比较旋律;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做比较:①比较旋律;②比较节奏;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做比较:①比较旋律;②视唱第四段乐谱;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跟教师钢琴伴奏演唱歌词。  4.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祯 彭邦祯(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人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5.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考题 “学习演奏、演唱、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这句话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欣赏与体验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定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教学重难点。

考题 教学设计 请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为九年级唱歌课《月之故乡》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

考题 指向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考题 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

考题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A、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B、显性目标、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C、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过程方法目标D、显性目标、隐性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考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课程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考题 简述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

考题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唱歌课《长城谣》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唱歌课《长城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二)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2)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3)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4)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可在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1)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2)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3)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2)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1)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2)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三、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考题 阅读以下《阿房官赋》一课的教学目标,按要求回答问题。【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西、钩、斗”等词类活用现象,并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描写片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不恰当的是()。A、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B、行为动词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C、局限于基础技能和能力的培养D、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考题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考题 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月之故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教师演唱--《月之故乡》。(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节奏;(2)比较旋律;(3)视唱前两段乐谱。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旋律;(2)比较节奏;(3)视唱前三段乐谱。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做比较:(1)比较旋律:有所不同;(2)视唱第四段乐谱;(3)视唱整首乐谱;(4)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7.跟教师钢琴演唱歌词。(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人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1.播放《乡愁》视频。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考题 “学习演奏、演唱、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这句话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感受与体验

考题 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文豪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魅力。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教师把“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太合适B、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设置清晰.表述准确C、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D、教学目标的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考题 简述指向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

考题 问答题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唱歌课《长城谣》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唱歌课《长城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二)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2)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3)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4)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可在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1)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2)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3)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2)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1)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2)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三、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考题 问答题简述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

考题 问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大海啊,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独唱、齐唱、合唱、朗诵、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二、教学重点用连贯的、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三、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音)生:是海浪的声音。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如诗如画的大海。(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师问:大海美吗?请同学们用一些形容词或成语来形容大海。生答:排山倒海、一望无际、汹涌澎湃、宽广无垠、温柔恬静、平静等。师:同学们刚才都回答得很好,今天就学习一首有关大海的歌--《大海啊,故乡》。(出示歌曲,提示书上的页面)(二)激情教学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师:歌曲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歌中的大海总体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师补充:这是由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决定的。2.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打拍子,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3.介绍作品背景:《大海啊,故乡》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品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过对故乡、对大海如叙家常的深情描述,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热爱之情。4.学唱歌曲。(1)请学生跟音乐,用音哼唱歌曲旋律。(2)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大家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3)教师强调长音的唱法,歌曲中哪里还有长音?找一找。(4)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齐唱,领唱)。5.深入体验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师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生答:像大海的波浪。师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是什么?(运用得最多的是节奏型)生答:歌曲节奏平和,较为舒展,这一节奏运用得较明显,重复多次。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与歌曲情感表达有联系吗?生答:节奏和旋律线的运用都真切地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像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像大海的声音。师问:“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多余?(讨论回答)师补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哆嗦,恰恰相反,每一次重复感情就更进一步,亲切倾诉一抒发情怀一情感升华一怀恋之情,这样的情感线,也仿佛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情感的发展,歌词的完美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师问:这首歌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讨论回答)师补充回答: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注意节拍的重音,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齐唱歌曲(播放视频)。(三)表现与创作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排练。前奏部分用“啊”唱。第一段第一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呜”伴唱;第二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啊”伴唱。第二段第一部分:领唱,其他同学用“呜”伴唱;第二部分:齐唱。第二部分反复的地方注意要轮唱,结尾要放慢。2.配乐诗朗诵,并辅以绘画。(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根据音乐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3.舞蹈表现。(请一个或几个学生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四)结束部分最后师生用自己的舞蹈和动作,根据音乐和歌词,自由、放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考题 问答题简述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

考题 问答题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指向力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