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下列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及基础加固设计施工的叙述中(  )选项是正确的。
A

应对原设计、施工资料及现状作详细调查,必要时还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鉴定

B

在选择加固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法,减小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C

在进行加固施工期间,可不进行沉降观测,加固后再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

D

在进行加固施工时,应对临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12)第3.0.1条规定,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应根据加固目的和要求取得相关资料后,确定加固方法,并进行专业设计与施工;第3.0.2条规定,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前,应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鉴定;第3.0.11条规定,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应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更多 “多选题下列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及基础加固设计施工的叙述中(  )选项是正确的。A应对原设计、施工资料及现状作详细调查,必要时还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鉴定B在选择加固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法,减小地基的不均匀变形C在进行加固施工期间,可不进行沉降观测,加固后再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D在进行加固施工时,应对临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与基础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地基由基础和基础以下的土层或岩层构成B.地基是指基础下面的土层或岩层C.地基经过人工改良或加固形成基础D.地基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构件

考题 下列关于地基与基础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地基由基础和基础以下的土层或岩层构成 B:地基是指基础下面的土层或岩层 C:地基经过人工改良或加固形成基础 D:地基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构件

考题 关于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物 B.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 C.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 D. 加层、扩建建筑物

考题 下列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及基础加固设计施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对原设计、施工资料及现状作详细调查,必要时还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鉴定 B.在选择加固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法,减小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C.在进行加固施工期间,可不进行沉降观测,加固后再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 D.在进行加固施工时,应对临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

考题 下列关于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措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选项(  ) A. 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基础托换时,桩型可采用预制方桩、钢管桩、预制管桩 B. 锚杆静压桩桩尖达到设计深度后,终止压桩力应取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1.0倍,且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 C. 某建筑物出现轻微损坏,经查其地基膨胀等级为I级,可采用加宽散水及在周围种植草皮等措施进行保护 D. 基础加深时,宜在加固过程中和使用期间对被加固的建筑物进行监测,直到变形稳定

考题 下列哪些选项的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观测() A.地上33层,框剪结构,天然地基B.地上11层住宅,CFG桩复合地基 C.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D.桩基础受临近基坑开挖影响的丙级建筑

考题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定值设计法 () A.《公路挢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063—2007)中容许承载力设计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基础结构的抗弯设计: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地基稳定性验算 D.《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边坡稳定性计算

考题 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及基础加固设计施工的叙述中,()是正确的。 A.应对原设计、施工资料及现状作详细调查,必要时还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鉴定 B. 在选择加固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法,减小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C. 在进行加固施工期间。可不进行沉降观测,加固后再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 D. 在进行加固施工时,应对临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

考题 关于注浆加固的表述,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隧道堵漏时,宜采用水泥和水玻璃的双液注浆 B、 碱液注浆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0)m/d的湿陷性黄土 C、 硅化注浆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时应沿基础侧向先内排、后外排施工 D、 岩溶发育地段需要注浆时,宜采用水泥砂浆

考题 关于砂石桩施工顺序,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黏性土地基,从一侧向另一侧隔排进行 (B)砂土地基,从中间向外围进行 (C)黏性土地基,从中间向外围进行 (D)临近既有建筑物,应自既有建筑物一侧向外进行

考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的场地地基为(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地基和构筑物地基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没备基础地基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设备基础地基和构筑物地基

考题 题表所列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有关公式所采用的设计方法的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考题 关于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有下列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A.当场地地基无软弱下卧层时,测定的既有建筑基础再增加荷载时,变形模量的试验压板尺寸不宜小于2.0m2 B.在低层或建筑荷载不大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中,应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 C.测定地下水位以上的既有建筑地基的承载力时,应使试验土层处于干燥状态,试验板的面积宜取0.25m2~0.50m2 D.基础补强注浆加同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

考题 以下关于建筑地基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有()A、地基基础都是建筑的一部分B、地基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因素,基础则是根据地基情况和建筑上部荷载人为设计的C、上部结构荷载一定,当地基较软时,我们可以考虑加大基础底面积D、当地基较软时,人们也可以考虑加固建筑地基

考题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需要采取何种加固措施?

考题 下列哪个选项的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不用进行变形观测()A、地上33层,框剪结构,天然地基B、地上11层住宅,GFG桩复合地基C、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D、桩基础受临近基坑开挖的影响的丙级建筑

考题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技术中,下列哪种方法是通过地基处理改良地基土体,提高地基土体抗剪强度,改善压缩性,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和变形的要求()A、树根桩B、锚杆静压桩C、压力注浆D、灌注桩

考题 下列有关软土地区路基设计与施工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软土地基上设计路堤时,必须进行稳定计算、沉降计算及地基加固设计B、采用排水固结加固地基的路段,宜提前安排施工,施工完毕后宜放置一段时间C、路堤填筑时间不小于地基抗压强度增长需要的固结时间D、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20mm

考题 单选题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 )中的场地地基。A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B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C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D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的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不用进行变形观测()A 地上33层,框剪结构,天然地基B 地上11层住宅,GFG桩复合地基C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D 桩基础受临近基坑开挖的影响的丙级建筑

考题 单选题基础工程施工主要包含三项工作,下列选项中不是基础工程施工主要工作的是()A 地基勘察B 基坑验槽C 地基加固处理D 基础施工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基础埋深的叙述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在满足地基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前提下,基础宜深埋B 对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箱型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C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的埋深应大于设计冻深D 新建建筑物与既有建筑物相邻时,新建筑物基础埋深不宜小于既有建筑物基础埋深

考题 单选题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下列(  )选项中的场地地基。A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B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C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D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考题 多选题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主要从(  )方面来考虑。A基础加宽、加深B地基加固C桩式托换D减小建筑物的承载力

考题 单选题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1.4,地基加固工程,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施工,论证设定的施工参数及加固效果。为验证加固效果所进行的载荷试验,其试加载荷应不低于设计载荷的()倍。A 4B 2C 3D 5

考题 多选题托换技术大致可以解决哪些情况所产生的问题?A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要求,危及建筑物的安全,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B因改变原建筑使用要求或使用功能引起的地基问题。C修建地下工程而引起既有建筑物的地基问题。D古建筑的维修,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

考题 单选题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加固?A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B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C 加深基础法D 桩式托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