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DNA受热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多核甘酸键裂解成寡核甘酸键
- B、A260nm下降
- C、溶解粘度增加
- D、碱基对可形成共价键连接
- E、加入互补RNA链,再冷却,可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参考答案
更多 “下列关于DNA受热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核甘酸键裂解成寡核甘酸键B、A260nm下降C、溶解粘度增加D、碱基对可形成共价键连接E、加入互补RNA链,再冷却,可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DNA变性描述错误的是A、DNA变性是DNA降解过程B、DNA变性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C、DNA变性是氢键断裂变成单键的过程D、热和酸碱度的改变可以引起DNA变性E、变性过程通常伴随260nm紫外吸光度值增高
考题
关于DNA变性和复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变性后,对260 nm处紫外光的吸光率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B、DNA热变性发生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增色效应呈爆发式C、DNA变性达到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D、DNA经热变性后快速冷却,变性后的单链DNA又可以回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成为退火E、适宜的复性温度是Tm-25 ℃左右
考题
下列关于DNA受热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核甘酸键裂解成寡核甘酸键B、A260nm下降C、溶解粘度增加D、碱基对可形成共价键连接E、加入互补RNA链,再冷却,可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考题
下述关于DNA特性错误的是()
A、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为DNA变性B、DNA变性时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C、DNA变性时具有增色效应D、Tm值是核酸分子内双链解开30%的温度E、DNA复性过程中具有DNA分子杂交特性
考题
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B、变性温度一般在100℃以上C、引起DNA两条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D、变性导致分子共价键断裂E、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考题
关于Tm值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DNA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B.DNA被加热至70~85℃时的黏度
C.DNA变性时所含的G、C的浓度
D.使50%的DNA分子变性时的温度
E.使70%~80%的DNA变性时的温度
考题
关于Tm值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使70%~80%的DNA变性时的温度B、使50%的DNA分子变性时的温度C、DNA被加热至70~85℃时的黏度D、DNA变性时所含的G、C的浓度E、DNA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考题
关于碱解法分离质粒DNA,下面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溶液I的作用是悬浮菌体B、溶液Ⅱ的作用是使DNA变性C、溶液Ⅲ的作用是使DNA复性D、质粒DNA分子小,所以没有变性,染色体变性后不能复性
考题
下列关于启动因子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mRNA开始被翻译的那段DNA顺序B、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那段DNA顺序C、RNA聚合酶最初与DNA结合的那段DNA顺序D、阻抑蛋白结合的DNA
考题
单选题关于Tm值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使70%~80%的DNA变性时的温度B
使50%的DNA分子变性时的温度C
DNA被加热至70~85℃时的黏度D
DNA变性时所含的G、C的浓度E
DNA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考题
单选题关于碱解法分离质粒DNA,下面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
溶液I的作用是悬浮菌体B
溶液Ⅱ的作用是使DNA变性C
溶液Ⅲ的作用是使DNA复性D
质粒DNA分子小,所以没有变性,染色体变性后不能复性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DNA受热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260nm下降B
多核苷酸链裂解成寡核苷酸链C
溶解黏度增加D
碱基对可形成共价键连接E
加入互补RNA链,再冷却,可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DNA受热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多核甘酸键裂解成寡核甘酸键B
A260nm下降C
溶解粘度增加D
碱基对可形成共价键连接E
加入互补RNA链,再冷却,可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考题
单选题关于DNA变性描述错误的是()。A
DNA变性是DNA降解过程B
DNA变性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C
DNA变性是氢键断裂变成单键的过程D
热和酸碱度的改变可以引起DNA变性E
变性过程通常伴随260nm紫外吸光度值增高
考题
单选题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B
变性温度一般在100℃C
引起DNA两条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D
变性导致分子共价键断裂E
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