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1684年清朝皇帝()解除“海禁”,宣布“开海贸易”。
A.皇太极B.康熙C.雍正D.乾隆
考题
1684年,康熙解除对()海禁,宣布开海贸易。
A.南海B.台湾C.东海D.欧洲
考题
台湾在()年设府。A.康熙二十一年B.康熙二十二年C.康熙二十三年D.康熙二十四年
考题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
考题
()时康熙离京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A、康熙二十年B、康熙二十三年C、康熙二十五年D、康熙二十六年
考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坛镇水师与台湾镇、澎湖协开始实行戍兵换班制度,每3年一换,历时()年。A、100B、200C、111D、211
考题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
考题
在()噶尔丹完全控制了西北地区。A、康熙二十年B、康熙二十三年C、康熙二十五年D、康熙二十六年
考题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B、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C、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D、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英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考题
台湾哪一年设府?()A、康熙二十一年B、康熙二十二年C、康熙二十三年D、康熙二十四年
考题
台湾在()年设府。A、康熙二十一年B、康熙二十二年C、康熙二十三年D、康熙二十四年
考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承诺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同中国一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他说:“英国将继续在欧盟中坚持向中国贸易敞开怀抱的立场,不修建贸易壁垒。”英中两国在卡梅伦访华期间签订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的新商务合同。
——新浪网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主张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考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考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主席为什么一再强调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考题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平定台湾之后,始下令开放海禁。次年又规定()()()()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分设四海关监督管理海外贸易事务。
考题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贸易保护政策D、工商食官政策
考题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1684年康熙帝废止禁海令,指定()。A、香港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B、澳门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C、黄埔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D、徐闻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考题
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封闭边界固守疆土D、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考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材料三: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考题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海禁B、抑商、海禁C、重农、限制造船业发展技术D、税收沉重、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考题
单选题()时康熙离京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A
康熙二十年B
康熙二十三年C
康熙二十五年D
康熙二十六年
考题
单选题在()噶尔丹完全控制了西北地区。A
康熙二十年B
康熙二十三年C
康熙二十五年D
康熙二十六年
考题
单选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赵士麟任浙江巡抚。在任时,赵士麟疏浚杭城河道,修缮城隍庙,讲学兴贤。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孤山创建()书院。A
紫阳B
敬一C
万松D
西泠
考题
单选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1684年康熙帝废止禁海令,指定()。A
香港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B
澳门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C
黄埔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D
徐闻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B
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C
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D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英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考题
单选题卜奎清真寺分东、西两寺,东寺由伊斯兰教( )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A
哲赫林耶派B
伊斯玛仪派C
格迪目派D
哈瓦里吉派
考题
填空题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平定台湾之后,始下令开放海禁。次年又规定()()()()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分设四海关监督管理海外贸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