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燃油加热器时燃油升温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 A、20℃
  • B、15℃
  • C、10℃
  • D、5℃

参考答案

更多 “使用燃油加热器时燃油升温应控制在闪点以下()。A、20℃B、15℃C、10℃D、5℃” 相关考题
考题 从使用观点,燃油的使用温度应至少()。 A、高于凝点3~5℃B、高于浊点3~5℃C、高于倾点3~5℃D、高于闪点3~5℃

考题 沉淀柜加热温度应控制在(),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是经济的。 A、低于闪点B、高于进机前10~15℃C、70~80℃左右D、高于闪点之上3~5℃

考题 从节能角度出发,燃油舱的加热温度控制在(),既能满足驳运又是经济的。 A、低于闪点B、水泵吸时的流动温度C、30℃左右D、凝点之上3~5℃

考题 关于燃油闪点理解正确的是:()Ⅰ、重质燃油的闪点高于轻质油,危险程度比轻质油大Ⅱ、燃油闪点是反映火灾危险程度的指标Ⅲ、为保证安全,应急设备使用的燃油闪点不得高于环境温度 A、Ⅰ+ⅡB、仅Ⅱ对C、Ⅱ+ⅢD、Ⅰ+Ⅲ

考题 锅炉燃油电加热器油温应控制在100-120℃之间。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是______,系统输出量是______。A.柴油主机,燃油温度B.燃油加热器,燃油粘度C.柴油主机,燃油粘度D.燃油加热器,蒸汽流量

考题 为避免锈蚀,燃油箱应完全充满油,条件允许时,应加入防腐剂(总油量的())A、5%B、10%C、15%D、20%

考题 喷油器内的喷孔因燃油的冲刷腐蚀,当内径扩大了()时则应换新.A、5%B、10%C、15%D、20%

考题 在燃油进入HMU之前,以下哪些部件对燃油进行加热().A、IDE滑油冷却器B、滑油/燃油热交换器C、伺服燃油加热器D、以上都对

考题 可燃油与易燃油的区别在于其闪点界限不同,闪点小于()℃时为易燃油。A、30B、40C、50D、60

考题 燃油管道修理时,油管内吹扫无油后,焊接处应远离油罐()以上。A、5mB、10mC、15mD、20m

考题 由背压式汽轮机提供动力的离心压缩机组在开机暖管时,升温温度应控制在()。A、3-5℃/minB、5-10℃/minC、10-15℃/minD、15-20℃/min

考题 由背压式汽轮机提供动力的离心压缩机组在开机暖管时,升温速度应控制在()。A、3℃/min-5℃/minB、5℃/min-10℃/minC、10℃/min-15℃/minD、15℃/min-20℃/min

考题 浓缩塔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h。A、2~5B、5~10C、10~15D、15~20

考题 在柴油机燃油系统管理中,燃油的温度最少应高于()3~5℃。A、闪点B、凝点C、自燃点D、浊点

考题 给机组增加燃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燃油箱附近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烟B、加油时不要让燃油溅出C、当机组在运行中发现燃油不够时应及时添加

考题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是(),系统输出量是()。A、柴油主机.燃油温度B、燃油加热器.燃油粘度C、柴油主机,燃油粘度D、燃油加热器,蒸汽流量

考题 燃油滤清器中的纸质滤芯可过滤()以下的颗粒。A、5μmB、5μm—10μmC、10μm—15μmD、15μm—20μm

考题 燃油经过()加压后,再送到燃油加热器中去。A、燃油泵B、加热器C、主火嘴D、辅助为嘴

考题 伺服燃油加热器的作用()A、利于燃油燃烧B、提高燃油的燃点C、防止伺服燃油结冰D、防止燃油流失

考题 燃油的燃点一般比闪点高()。A、10~20℃B、20~30℃C、30~50℃

考题 单选题从防爆防火观点出发,在船舶上允许倾倒燃油或敲开容器的环境温度与其闪点相比应()。A 高于闪点10℃B 高于闪点17℃C 低于闪点10℃D 低于闪点17℃

考题 单选题沉淀柜加热温度应控制在(),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是经济的。A 低于闪点B 高于进机前10~15℃C 70~80℃D 高于闪点之上3~5℃

考题 单选题在VISCOCHIEF型燃油黏度控制系统中,当系统进行黏度控制时,控制对象是(),系统输出量是()。A 柴油主机;燃油温度B 燃油加热器;燃油黏度C 柴油主机;燃油黏度D 燃油加热器;蒸汽流量

考题 单选题为安全使用燃油,船用燃油的闪点应不低于()。A 40℃~50℃B 50℃~55℃C 60℃~65℃D 65℃~70℃

考题 单选题在使用国外燃油时其相对密度指()。A 20℃燃油密度与4℃水密度之比B 20℃燃油密度与20℃水密度之比C 15℃燃油密度与4℃水密度之比D 15℃燃油密度与15℃水密度之比

考题 单选题使用燃油加热器时燃油升温应控制在闪点以下()。A 20℃B 15℃C 10℃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