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地交出财物,是诈骗行为区别于盗窃、敲诈勒索、抢劫等行为的主要特征。

  • A、“自愿”
  • B、“被动”
  • C、“主动”
  • D、“秘密”

参考答案

更多 “()地交出财物,是诈骗行为区别于盗窃、敲诈勒索、抢劫等行为的主要特征。A、“自愿”B、“被动”C、“主动”D、“秘密”” 相关考题
考题 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0 元钱,否则告发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 30000 元钱。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盗窃罪共犯

考题 ()是指用欺诈的手段获得他人财物的犯罪手段。A、诈骗B、抢劫C、盗窃D、唆使

考题 于某欲向徐某强行索取财物,一日,于某以麻醉方法将徐某掳至郊外,强令徐某当场交出身上的全部现金,否则将杀死徐某。于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夺罪

考题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 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考题 犯罪盗窃、诈骗、抢夺罪,事后使用暴力的,转化成抢劫罪(刑法第269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转化型抢劫罪的着手,应以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着手为准 B.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要求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 C.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要求前行为必须是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行为人实施诸如盗窃类型的犯罪,如盗伐林木罪,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D.如果没有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盗窃后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不成立抢劫罪

考题 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抢劫罪C:信用卡诈骗罪D:洗钱罪

考题 ()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A、诈骗B、盗窃C、抢夺D、敲诈勒索

考题 ()公私财物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A、诈骗B、盗窃C、抢夺D、敲诈勒索

考题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考题 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迫或者其他方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这定义指的是()A、抢劫B、诈骗C、盗窃

考题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这定义指的是()A、抢劫B、诈骗C、盗窃

考题 在校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等非法营利者给予记过处分A、盗窃B、诈骗C、抢劫D、敲诈勒索

考题 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

考题 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元,否则告发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30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盗窃罪共犯

考题 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元钱,否则告发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3000元钱。李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盗窃罪共犯

考题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要求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行为,并不要求这些行为都构成犯罪。

考题 ()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获取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A、诈骗B、盗窃C、抢夺D、敲诈勒索

考题 于某欲向徐某强行索取财物,一日,于某以麻醉方法将徐某掳至郊外,强令徐某当场交出身上的全部现金,否则将杀死徐某。于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夺罪

考题 问答题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考题 单选题()地交出财物,是诈骗行为区别于盗窃、敲诈勒索、抢劫等行为的主要特征。A “自愿”B “被动”C “主动”D “秘密”

考题 多选题张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敲诈勒索罪C故意杀人罪D抢劫罪

考题 单选题()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A 诈骗B 盗窃C 抢夺D 敲诈勒索

考题 单选题()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获取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A 诈骗B 盗窃C 抢夺D 敲诈勒索

考题 单选题()公私财物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A 诈骗B 盗窃C 抢夺D 敲诈勒索

考题 单选题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迫或者其他方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这定义指的是()A 抢劫B 诈骗C 盗窃

考题 单选题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这定义指的是()A 抢劫B 诈骗C 盗窃

考题 单选题犯罪盗窃、诈骗、抢夺罪,事后使用暴力的,转化成抢劫罪(刑法第269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8年真题]A 转化型抢劫罪的着手,应以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着手为准B 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要求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C 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要求前行为必须是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行为人实施诸如盗窃类型的犯罪,如盗伐林木罪,不能转化为抢劫罪D 如果没有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盗窃后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不成立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