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焦炉烟道气调湿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干燥床排气凝露,控制其温度不应低于( )。

A.100℃
B.65℃
C.40℃
D.3℃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干燥床排气温度不应低于65℃,以防凝露。
更多 “焦炉烟道气调湿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干燥床排气凝露,控制其温度不应低于( )。A.100℃ B.65℃ C.40℃ D.3℃ ” 相关考题
考题 为了防止焦炉转正常加热,因冷空气进入小烟道降温收缩太大,使砌体产生裂纹,在烘炉过程中一般控制小烟道温度不超过()A.220℃B.320℃C.450℃D.520℃

考题 烟道气余热回收烟气的出口温度控制不低于150℃的目的是为了( )。 A、防止露点腐蚀B、提高热量回收效果C、减少环境污染

考题 正常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腐蚀,反应炉炉壁温度控制在()。

考题 防止柴油机排气阀高温腐蚀除在选用燃油时注意控制其成分重要的是必须()。 A、加强冷却B、选用耐蚀材料C、在零件表面镀保护膜D、控制排气温度,使零件温度低于550℃

考题 为了防止发生露点腐蚀,烟道气温度不应低于()℃A、230B、210C、175D、150

考题 及时调节控制好焦炉气初预热器出口温度、及时调节控制好脱盐水温度,控制好氧化锌槽温度,锅炉给水预热器温度,焦炉气初预热器,焦炉气预热器温度。

考题 精脱硫出口来的压力约2.1MPa、温度约350℃、总硫≤0.1ppm的焦炉气,为防止焦炉气在高温下析碳,在焦炉气中加入蒸汽,蒸汽流量根据焦炉气的流量来调节

考题 精脱硫出口来的压力约()、温度约()、总硫()的焦炉气,为防止焦炉气在高温下析碳,在焦炉气中加入蒸汽,蒸汽流量根据焦炉气的流量来调节A、2.1MPaB、350℃C、≤0.1ppmD、≤0.2ppm

考题 碳二加氢反应器再生过程中,在通蒸汽升温前,要用甲烷升到一定温度,其作用有()。A、防止蒸汽通入后产生凝液B、吹出床层残留的烃类组分C、初期烧焦D、床层干燥

考题 逆流干燥时,湿物料的温度不应低于干燥介质的(),以免增湿。

考题 逆流干燥时,湿物料的进口温度不应低于干燥介质的()A、干球温度B、湿球温度C、露点温度D、绝热饱和温度

考题 下列关于可溶性颗粒剂干燥的陈述错误的是()A、湿颗粒应及时干燥B、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C、干燥温度控制在85℃—90℃D、成品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E、常用沸腾床干燥

考题 为保证烟囱应有的吸力,小烟道温度不应低于()。A、350℃B、250℃C、200℃

考题 煤调湿的工艺热源可采用焦炉烟道气及荒煤气显热工艺流程,但不能采用蒸气热源工艺流程。

考题 焦炉炉顶空间温度在结焦周期2/3时,正常的结焦,其温度不应超过()℃。

考题 在空分正常生产中,为防止膨胀机带液,通常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机前压力B、控制机后温度低于机后压力对应下的液化温度C、提高膨胀机转速D、控制机后温度高于机后压力对应下的液化温度

考题 排烟温度不应低于烟气露气温度,以防止低温腐蚀。

考题 交流配电室应有温度控制措施,应配备通风、除湿防潮设备,防止()导致绝缘事故。A、高温B、雷击C、凝露D、干燥

考题 判断题煤调湿的工艺热源可采用焦炉烟道气及荒煤气显热工艺流程,但不能采用蒸气热源工艺流程。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空分正常生产中,为防止膨胀机带液,通常采取的措施是()。A 提高机前压力B 控制机后温度低于机后压力对应下的液化温度C 提高膨胀机转速D 控制机后温度高于机后压力对应下的液化温度

考题 单选题焦炉烟道气调湿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干燥床排气凝露,控制其温度不应低于( )。A 100°CB 65°CC 40 °CD 3 °C

考题 单选题如调湿机内着火事故发生,下列应急处置措施错误的是()。A 点击“紧急停机”按钮,进入调湿机系统急停状态B 启动风室充氮和出口充氮,对干燥机及排料管进行冷却C 迅速开启排煤皮带出口干燥除尘器,快速清除煤尘D 迅速关闭焦炉烟道总阀、风机进出口阀门

考题 单选题关于焦炉烟道气调湿机保护措施应与氧含量设置联锁,下列关于该联锁设置正确的是( )。A 焦炉烟道气调湿机应设气体出口氧含量下限联锁B 当氧含量低于H值(高值)时,逐渐开启调节阀充氧气C 当氧含量超过HH值(高高值)时,立即开启切断阀大流量充氮气D 当氧含量由HH值降低至H值时,立即关闭充氮

考题 单选题逆流干燥时,湿物料的进口温度不应低于干燥介质的()A 干球温度B 湿球温度C 露点温度D 绝热饱和温度

考题 填空题逆流干燥时,湿物料的温度不应低于干燥介质的(),以免增湿。

考题 填空题焦炉炉顶空间温度在结焦周期2/3时,正常的结焦,其温度不应超过()℃。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可溶性颗粒剂干燥的陈述错误的是()A 湿颗粒应及时干燥B 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C 干燥温度控制在85℃—90℃D 成品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E 常用沸腾床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