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2、以下属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的有( )。(2018真题)(2018检师真题)

A.计算初步配合比
B.提出基准配合比
C.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D.换算工地配合比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2、以下属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的有( )。(2018真题)(2018检师真题)A.计算初步配合比 B.提出基准配合比 C.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D.换算工地配合比” 相关考题
考题 普通水泥混凝土计算初步配合比为1:1.75:351、水胶比为0.49,试拌调整时工作性不满足要求,采取增加5%水泥浆用量的措施后,工作性达到要求。试回答以下问题:(8).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中,以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2014真题)(2014助理真题)A.基准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设计~工地配合比设计 B.初步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工地配合比设计 C.基准配合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工地配合比设计 D.初步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工地配合比设计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5、若水泥:砂:石=l:1.73:3.33W/C=O.42.当配制l立方米规凝土时,各材科用量正确的选项有( )。(2018真题)(2018检师真题)A.如果水泥用量是37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70:155:640:1232(kg/mg3) B.如果用水量16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8l:160:659:1269(kg/mg3) C.如果砂用量是66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82:160:660:1272(kg/mg3) D.如果碎石用量是130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85:162:671:1300(kg/mg3)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下面哪些要求( )。(2018真题)(2018检师真题)A.混凝土配制强度 B.拌合物性能 C.经济性能 D.耐久性能的设计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3、混凝土配置强度fcu,0与混凝土设计强度f,cuk的计算公式是( )。A.fcu,0≥fcu,k+1.645σ B.fcu,0≥fcu,k+2σ C.fcu,0≥fcu,k+3σ D.fcu,0≥1.15fcu,k

考题 根据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有关规定,试回答下列问题。(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为( )阶段。(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生产配合比验证 B.生产配合比设计 C.目标配合比设计 D.施工配合比设计

考题 根据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有关规定,试回答下列问题。(7)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剩余空隙率宜为( )。(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3%-6% B.13%-17% C.6%-12% D.>18%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4、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8真题)(2018检师真题)A.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B.水灰比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 C.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中要考虑最大水灰比也要考虑最小水泥用量 D.设计中,先满足经济性要求,后考虑耐久性要求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3、混凝土配置强度fcu,0与混凝土设计强度f,cuk的计算公式是( )。(2018真题)(2018检师真题)A.fcu,0≥fcu,k+1.645σ B.fcu,0≥fcu,k+2σ C.fcu,0≥fcu,k+3σ D.fcu,0≥1.15fcu,k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4、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说法正确的有A.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B.水灰比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 C.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中要考虑最大水灰比也要考虑最小水泥用量 D.设计中,先满足经济性要求,后考虑耐久性要求

考题 关于路用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试回答下列问题。(17)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 )强度。(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7d弯拉 B.7d无侧限抗压 C.28d抗压 D.28d弯拉

考题 关于路用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试回答下列问题。(1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 )方面的技术要求。(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耐久性 B.工作性 C.强度 D.厚度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下面哪些要求( )。A.混凝土配制强度 B.拌合物性能 C.经济性能 D.耐久性能的设计

考题 某公路路面底基层为石灰稳定细粒士,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围绕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基层施工中的相关试脸,请回答下列问题。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有( )。(2018助理真题)A.硫酸盐含量测定 B.击实试验 C.压碎值试验 D.有机质含量测定

考题 根据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有关规定,试回答下列问题。(8)为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应至少进行( )组不同油石比的混合料马歇尔试验。(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6 B.5 C.4 D.3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5、若水泥:砂:石=l:1.73:3.33W/C=O.42.当配制l立方米规凝土时,各材科用量正确的选项有( ).A.如果水泥用量是37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70:155:640:1232(kg/mg3) B.如果用水量16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8l:160:659:1269(kg/mg3) C.如果砂用量是66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82:160:660:1272(kg/mg3) D.如果碎石用量是1300kg,则配合比是水泥:水:砂:石385:162:671:1300(kg/mg3)

考题 某公路工程开展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工作,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请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试验数据回答下面问题。2、以下属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的有( )。A.计算初步配合比 B.提出基准配合比 C.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D.换算工地配合比

考题 关于路用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试回答下列问题。(19)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参数有( )。(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水灰比 B.砂率 C.最佳沥青用量 D.单位用水量及单位水泥用量

考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是( )。 A.初步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B.初步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C.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D.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考题 下列材料用量对比关系中,属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内容是()。2018真题A、砂率 B、水沙比 C、水胶比 D、浆骨比 E、沙石比

考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是()。A、 初步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B、 初步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C、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D、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考题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考题 混凝土应根据混凝()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A、强度等级B、耐久性C、工作性D、和易性

考题 填空题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调整等步骤选定。

考题 多选题某结构用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釆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坍落度为30~50㎜,根据施工单位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强度标准差为3.2MPa。试回答以下问题(多选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A确定配制强度B确定水灰比、用水量、水泥用量C确定砂率、计算砂、石用量D计算初步配合比、配合比调整E试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考题 单选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需满足多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不包括(  )。[2018年真题]A 混凝土强度B 混凝土和易性C 混凝土水灰比D 混凝土成本

考题 填空题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要求,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kg。

考题 判断题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