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一个多期经济模型中,假设每一期经济中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且每个人生存两期。在第t期,每个年轻人拥有一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并将劳动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第t期的消费c.,(其中下标1表示年轻人,f表示第f期),一部分用于储蓄st;到了第t+l期,f期时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而且也不再有劳动收入,而是依靠年轻时存下的储蓄生活,消费为c2,t+1(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t+l表示第t+l期)并用完所有储蓄。假设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U(c)=
市场利率为r1,主观贴现率为p,工资率为w。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市场利率为r1,主观贴现率为p,工资率为w。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该题所考查的是戴蒙德的OLG模型,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化问题为: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此问题,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此问题,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更多 “在一个多期经济模型中,假设每一期经济中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且每个人生存两期。在第t期,每个年轻人拥有一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并将劳动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第t期的消费c.,(其中下标1表示年轻人,f表示第f期),一部分用于储蓄st;到了第t+l期,f期时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而且也不再有劳动收入,而是依靠年轻时存下的储蓄生活,消费为c2,t+1(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t+l表示第t+l期)并用完所有储蓄。假设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U(c)= 市场利率为r1,主观贴现率为p,工资率为w。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相关考题
考题
设 t+1为第t+1期的预测值, t为第t期的预测值,Yt为第t期的实际值,a(0<a<1)为平滑系数,则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的公式有( )。A. t+1=aYt+(1-a) tB. t+1=aYt+(1+a) tC. t+1= aYt+a tD. t+1=(1+a)Yt+a t+1
考题
一次指数平滑法得到t+1期的预测值等于( )。A.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B.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C.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D.t+1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考题
指数平滑法得到的t+1期的预测值等于( )。
A.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B.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C. t+1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D. t+1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考题
用t(下标)0和t(下标)1表示产生1.0密度值的无屏和有屏照射量,则增感率的表达式是A.f=t(下标)0/t(下标)1B.f=t(下标)1/t(下标)0C.f=t(下标)0-t(下标)1D.f=t(下标)1-t(下标)0E.f=t(下标)0+t(下标)1
考题
设t+1为第t+1期的预测值,t为第t期的预测值,Yt为第t期的实际值,a(0<a<1)为平滑系数,则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的公式有( )。
A.Yt+1=aYt+(1-a)Yt
B.Yt+1=aYt+(1+a)Yt
C.Yt+1=aYt+at
D.Yt+1=(1+a)Yt+at+1
考题
如果以Yt表示第t期实际观测值、Ft表示第t期指数平滑预测值、α表示平滑系数,则指数平滑预测法的计算公式为( )。A.Ft+1=aFt+(1-a)Yt+1
B.Ft+1=aYt+(1-a)Ft
C.Ft+1=a(Ft+Yt)
D.Ft+1=aFt
考题
指数平滑法得到t+1期的预测值等于()。A.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B.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C.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
D.t+1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考题
一次指数平滑法得到t+l期的预测值等于( )。A.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B.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l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C.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l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
D.t+l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考题
在一个多期经济模型中,假设每一期经济中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且每个人生存两期。在第t期,每个年轻人拥有一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并将劳动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第期的消费C1,(其中下标l表示年轻人,t表示第t期),一部分用于储蓄St;到了第t+l期,t期时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而且也不再有劳动收入,而是依靠年轻时存下的储蓄生活,消费为C2.t+1(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t+l表示第t+l期)并用完所有储蓄、假设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U(C)
市场利率为r,主观贴现率为p,工资率为w: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考题
考虑一个单一产品经济,假定张三的寿命分两期:第一期参加工作,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和储蓄5第二期张三作为退休的老人,不参加工作,使用第一期的储蓄满是该期的消费。张三在第一期的消费为c.,储蓄为s,劳动收入为w;第二期的消费为C2,利率为r。张三的效用函数为:
假定训、r、p、θ为外生参数(数值已知)。 (1)写出张三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并给出张三在一、二期的消费函数。 (2)讨论利率r升高后,储蓄s如何变化?并给出经济解释。
考题
张先生生活在两个时期,第1期的收人为100 000美元,第2期退休并以存款为生。他的效用函数为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U(c1,C2) =C21C2,其中,Cl为第1期的消费,C2为第2期的消费,实际利率为r,则( )。
A.如果利率上升,他会增加储蓄
B.如果利率上升,他会减少储蓄
C.在每一期,他会消费同样的商品
D.利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他的储蓄
考题
假设消费者生活两期,在第一期消费者劳动,获得收入,用来满足该期的消费和储蓄。消费者在第二期不劳动,用第一*期的储蓄来满足该期的消费。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的消费为c1,消费为s,劳动收入为w;在第二期的消费为c2,假设市场利率为r,贴现因子为0<β<1。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其中,
为正常数。求: (1)写出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问题。 (2)求出消费者的储蓄函数,讨论利率的改变与储蓄的关系。 (3)将上面的结论与我国当前实际相结合,分析利率下降与储蓄的关系。
考题
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的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考题
关于资金时间价值转换公式P=F(P/F,i,n)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运用该公式可以将第n年的期值换算为现值
B.运用该公式可以将现值换算为第n年的期值
C.该公式中的(P/F,i,n)等于(1+i)n
D.该公式中的(P/'F,i,n)表示贴现系数
E.该公式运用的是复利计息方式
考题
下列关于经济内部收益率的表达式(B-C)t(1+EIRR)-t=0的说法正确的是()。A:B表示国民经济费用流量
B:C表示国民经济效益流量
C:n表示计算期
D:(B-C)t表示第t+1年的国民经济净效益流量
考题
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St=112.0+0.12Rt,其中St为第t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单位:亿元),Rt为第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单位:亿元)。
考题
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St-1=4432.0+0.30Rt,其中St-1为第t-1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单位:亿元),Rt为第t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单位:亿元)。
考题
一次指数平滑法得到t+1期的预测值等于()。A、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B、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C、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D、t+1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考题
单选题一次指数平滑法得到t+1期的预测值等于( )。A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B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C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D
t+1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考题
问答题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考题
多选题关于资金时间价值转换公式P=F(P/F,i,n)的说法,正确的有()。A运用该公式可以将第n年的期值换算为现值B运用该公式可以将现值换算为第n年的期值C该公式中的(P/F,i,n)等于(1+i)D该公式中的(P/F,i,n)表示贴现系数E该公式运用的是复利计息方式
考题
单选题指数平滑法得到t+1期的预测值等于( )。A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B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C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D
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算术平均值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