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近30年的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乃至成人存在大量的化学错误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表征障碍造成大量的化学学习困难.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此外由于许多化学实验难于用肉眼观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教学中难以操作.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材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积极开发计算机模型并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运用。计算机模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物理介质的科学模型相比,在研究宏观、微观、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模型具有图形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不可否认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全面掌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素材3
计算机模型至今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对计算机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缺乏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模型操作的教师较少,能够修改或者自主设计计算机模型.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模型教学的教师更少。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哪些问题?
(2)计算机模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
(3)根据素材概括我国计算机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并从教师方面,对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提出建议。

(4)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
(2)①优点: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模型具有图形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
②不足: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
(3)①不足:我国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
②建议:开发适应我国教学实际的建模工具及模型.加强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对科学模型的理解以及建模的能力;计算机建模与其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4)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策:①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②呈现宏微现象,理解科学知识;③训练科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④引导反思质疑,理解模型本质。
更多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近30年的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乃至成人存在大量的化学错误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表征障碍造成大量的化学学习困难.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此外由于许多化学实验难于用肉眼观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教学中难以操作.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材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积极开发计算机模型并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运用。计算机模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物理介质的科学模型相比,在研究宏观、微观、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模型具有图形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不可否认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全面掌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素材3 计算机模型至今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对计算机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缺乏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模型操作的教师较少,能够修改或者自主设计计算机模型.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模型教学的教师更少。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哪些问题? (2)计算机模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 (3)根据素材概括我国计算机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并从教师方面,对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提出建议。 (4)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考题 请问有关教师资格考试问题:“清华之家”是一个( )型的网站 、“清华之家”是一个()型的网站  A、试题资讯P  B、综合类  C、特色类  D、写作教学及写作阅读素材类

考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3。[说明]有关系R,有依赖关系AE→BAC→DCE→BCFE→BAFE→4AA→C求出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考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第 33 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2,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利用Windows Server 2008架设邮件服务器,回答相应问题。邮件服务器通常提供POP3和SMTP两种服务,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说明]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能够生成PSD格式、JPEG格式、TIFF格式和BMP格式的图像文件。这些图像文件可以为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工具软件提供素材。在上述图像文件格式中,哪种格式可以保存图层、通道等图像处理信息?哪种格式可以提供最大的压缩率?

考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考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化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中,还原知识产生和存在的原始面貌。背景素材是化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纽带,背景素材也是化学课堂问题的来源和解决土壤。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真实背景素材与化学课堂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2)在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呈现和使用收集到的真实背景素材,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考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某化学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为:教师设计学案并提出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并完成学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讨论交流→精讲释疑、总结提升→练习巩目。 问题: (1)请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注意什么

考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下面是某教师对“防止气体倒吸”实验装置的改进。 图1是改进的“防止气体倒吸”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图1装好装置。 第二步: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浸入CCl4层,持续通入氨气,滴有酚酞的水层逐渐变红(无倒吸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提取,浸入水层,大量无色的水溶液瞬间倒吸至干燥管球形部,水面随即回落,再将干燥管下端浸入CCl4层,倒吸立即停止,重复操作几次,现象十分明显。 素材2 下表是某地区中学学生、化学教师对“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问题”的调查统计。 根据上述素材,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素材1中改进的化学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 (2)分析素材2,谈谈本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提出改进该地区新课程实施中作业现状的对策。

考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下面是某教师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图3是改进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图3装好装置。 第二步:分别向横口管中加入0.1g?KClO3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3?mL浓盐酸,然后用脱脂棉塞住管口,再在脱脂棉上滴加NaOH浓溶液至脱脂棉完全浸湿。 第三步:将已验纯的氢气点燃,并将其从横口处伸入管中,塞上橡皮塞。此时立即打开活塞,浓盐酸流入试管中,放出氯气。 第四步:明显地观测到火焰由黄色逐渐变成苍白色,并且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可以持续10~20?s,待火焰熄灭,将连有氢气导管的活塞取出,再塞上无孔胶塞。 素材2 下表是某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知识”认识的调查统计。 根据上述素材,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素材l中改进的化学实验有哪些优点?当火焰变小时,增加哪些措施会使火焰变大? (写出原因或者原理)(2)分析素材2,谈谈本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知识”认识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考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 (1)请以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燃烧和灭火”为例,说明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上述要求。 (2)落实上述要求有何教学价值

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6分) (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7分)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Windows 系统的用户管理配置中,有多项安全设置,如图2-1 所示。

考题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考题 关于PQRST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指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BQ指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CR指回答问题DS指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ET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考题 关于PQRST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指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B、Q指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C、R指回答问题D、S指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E、T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考题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小王平时收集了一些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包括1.wav、2.psd、3.avi、4.mid、5.mpg、6.mp3、7.mov、8.bmp、9.rm和10.jpg。 为了方便使用,需要把上述文件进行分类,分成声音文件、图像文件、视频文件三类,并分别建立文件夹存放,写出每类文件夹中应包含的文件。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小王平时收集了一些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包括1.wav、2.psd、3.avi、4.mid、5.mpg、6.mp3、7.mov、8.bmp、9.rm和10.jpg。图像素材在多媒体制作中被大量使用,请写出三种获取数字图像的途径。

考题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以月贯串全诗的。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题 案例: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小王平时收集了一些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包括1.wav、2.psd、3.avi、4.mid、5.mpg、6.mp3、7.mov、8.bmp、9.rm和10.jpg。图像素材在多媒体制作中被大量使用,请写出三种获取数字图像的途径。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小王平时收集了一些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包括1.wav、2.psd、3.avi、4.mid、5.mpg、6.mp3、7.mov、8.bmp、9.rm和10.jpg。假如要在网上提供给别人一段视频,进行实时的流媒体服务,应该选用上述哪种类型的文件。

考题 问答题案例: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