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初中地理《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河南省新乡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2.内容: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图7.38)。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图7.39)。




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因此,印度降水量是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图7.40、图7.41)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图7.42),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活动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1.对照图7.42与图7.43,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3.对照图7.42与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3.基本要求:
(1)要有学生犯错以及纠错环节。
(2)课堂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3)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内容。
(4)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辩题目
1.简述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2.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和多媒体导入。回顾印度存在的人口问题,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提问印度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印度水旱频发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印度的季风气候
(1)探究气候特点
教师在PPT上出示“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提出相应问题:孟买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巡视,适当点拨这种类型图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孟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这也是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其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教师出示“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学生结合教材先分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创设情境:同学们,图片中是印度女孩韦沙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季风的成因,思考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在雨季,影响印度的西南季风非常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所以,印度的降水量时间分配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而这也影响了印度农业生产的稳定。
2.印度的粮食生产
(1)主要粮食作物
教师介绍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展示素材: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介绍水稻和小麦的相关习性。
(2)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展示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学生活动:阅读图片,4人一组讨论、猜测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说说该作物分布与该地地形、气候的关系并填入表格。



验证猜想:呈现“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验证学生猜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对地形、降水、温度的要求都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结合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环节四:小结作业
作业: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而该国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生产不稳定,印度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呢?大家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季风气候
(1)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明显旱、雨两季
(2)水旱灾害频繁
2.粮食生产
(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2)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2.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设悬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在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1)科学性。地理学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所以我们在不管是在内容上的组织还是语言上的组织都要注意科学性。
(2)启发性。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者未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把注意力长久的锁定在课堂上。像一些方法比如设悬法、生活实例法、视频法等在地理学科里面是很容易出彩的一些导入技巧。
更多 “初中地理《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河南省新乡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2.内容: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图7.38)。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图7.39)。 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因此,印度降水量是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图7.40、图7.41)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图7.42),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活动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1.对照图7.42与图7.43,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3.对照图7.42与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3.基本要求: (1)要有学生犯错以及纠错环节。 (2)课堂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3)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内容。 (4)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辩题目 1.简述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2.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考题 下列内容能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内容是()。A、地理与思维B、地理与服饰C、地理与饮食D、地理与交通

考题 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融合了历史与地理的知识,该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前初中地理教材在设计区域地理内容时,顺序是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世界地理。新教材在设计这一内容时,将顺序调整为地球和地图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区域越来越小,要求越来越具体。实践证明此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问题: (1)材料体现了地理教材设计的哪个影响因素?(7分) (2)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因素还有哪些?(9分)

考题 绘制我国的“三横五纵”铁路线路图,标出主要的铁路枢纽,并说明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2分)

考题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考题 初中地理《一水相连的美丽宝岛》 一、考题回顾

考题 初中地理《比例尺》 一、考题回顾

考题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

考题 初中地理《黑种人的故乡》 一、考题回顾

考题 GIS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A:GIS数据质量、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地理信息的记录格式与转换、地理信息规范及标准的制定B:GIS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地理信息的记录格式与转换、地理信息规范及标准的制定C:GIS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地理信息的采集、地理信息规范及标准的制定D:GIS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地理信息的记录格式与转换、地理信息发布规则

考题 绍兴的气候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题 地理学家需要具备()的技术。A、地理调查与信息获取B、地理实验与分析C、地理综合与集成D、地理常识与研究

考题 不属于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的是()A、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这些地理信息载体。B、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C、有了足够多的优秀的教学视频。D、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考题 下列气候类型中,其成因一般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题 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考题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B、日本群岛——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C、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D、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考题 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考题 热带季风气候。

考题 地理信息与地理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考题 。 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考题 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融合了历史与地理的知识,该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考题 单选题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B 日本群岛——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C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D 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考题 多选题地理学家需要具备()的技术。A地理调查与信息获取B地理实验与分析C地理综合与集成D地理常识与研究

考题 单选题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融合了历史与地理的知识,该课程属于()。A 学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活动课程D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考题 单选题我国台湾岛和海南岛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A 地势东高西低B 全部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C 生产香蕉和菠萝D 都是我国的省级经济特区

考题 单选题不属于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的是()A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这些地理信息载体。B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C 有了足够多的优秀的教学视频。D 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考题 单选题。 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