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年轻的反叛者——列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列宁的葬礼》,提出问题:1924年1月21,数万的工人、农民、士兵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为列宁的去世感到无限悲哀。提问:列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列宁民主革命思想的确立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学习列宁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俄国沙皇统治腐败,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困苦,国内矛盾异常尖锐突出,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教师接着播放列宁纪录片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列宁民主革命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根据视频及课本可知产生原因如下:
(1)中学时代列宁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2)哥哥革命悲剧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教师接着出示相关资料,提出问题:中学时代的列宁由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但这只是一种萌芽状态,其思想是怎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其理性主张又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本及所给资料回答:列宁哥哥因刺杀沙皇未果被处死刑,对列宁产生巨大震动,他开始阅读《资本论》等著作,使自己的革命思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他主张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
(二)列宁早期革命活动
过渡:列宁哥哥革命的悲剧促进了列宁革命思想的发展,而这一思想又推动了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我们来看看,它又是如何推动的呢?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及教材概括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之后教师总结归纳:
(1)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
(2)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
(3)1895年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若夫。
教师接着讲述:伟大的革命者源于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造就了伟人风范。列宁勇于探索的革命生涯都源于中学时代革命信念的确立,而这一信念又推动着列宁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
教师提问:我们能从列宁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而学习、工作的人生理想。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列宁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要注意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列宁的葬礼》,提出问题:1924年1月21,数万的工人、农民、士兵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为列宁的去世感到无限悲哀。提问:列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列宁民主革命思想的确立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学习列宁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俄国沙皇统治腐败,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困苦,国内矛盾异常尖锐突出,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教师接着播放列宁纪录片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列宁民主革命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根据视频及课本可知产生原因如下:
(1)中学时代列宁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2)哥哥革命悲剧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教师接着出示相关资料,提出问题:中学时代的列宁由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但这只是一种萌芽状态,其思想是怎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其理性主张又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本及所给资料回答:列宁哥哥因刺杀沙皇未果被处死刑,对列宁产生巨大震动,他开始阅读《资本论》等著作,使自己的革命思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他主张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
(二)列宁早期革命活动
过渡:列宁哥哥革命的悲剧促进了列宁革命思想的发展,而这一思想又推动了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我们来看看,它又是如何推动的呢?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及教材概括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之后教师总结归纳:
(1)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
(2)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
(3)1895年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若夫。
教师接着讲述:伟大的革命者源于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造就了伟人风范。列宁勇于探索的革命生涯都源于中学时代革命信念的确立,而这一信念又推动着列宁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
教师提问:我们能从列宁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而学习、工作的人生理想。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列宁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列宁的早期活动。因为这两个知识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的方式自行归纳总结。其中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了解列宁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过程,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对列宁思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行了着重讲解。
2、(1)因材施“论”: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到似懂非懂的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讨论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且难易适中。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时,可以给本班学生按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排个队,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并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在实施讨论时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讨论,做好讨论记录。
(3)组织性:教师在课堂中应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给组内每位成员落实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在讨论前除了有明确的分工外,还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
2、(1)因材施“论”: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到似懂非懂的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讨论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且难易适中。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时,可以给本班学生按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排个队,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并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在实施讨论时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讨论,做好讨论记录。
(3)组织性:教师在课堂中应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给组内每位成员落实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在讨论前除了有明确的分工外,还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
更多 “高中历史《年轻的反叛者——列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列宁的葬礼》,提出问题:1924年1月21,数万的工人、农民、士兵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为列宁的去世感到无限悲哀。提问:列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列宁民主革命思想的确立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学习列宁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俄国沙皇统治腐败,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困苦,国内矛盾异常尖锐突出,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教师接着播放列宁纪录片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列宁民主革命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根据视频及课本可知产生原因如下: (1)中学时代列宁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2)哥哥革命悲剧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教师接着出示相关资料,提出问题:中学时代的列宁由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但这只是一种萌芽状态,其思想是怎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其理性主张又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本及所给资料回答:列宁哥哥因刺杀沙皇未果被处死刑,对列宁产生巨大震动,他开始阅读《资本论》等著作,使自己的革命思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他主张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 (二)列宁早期革命活动 过渡:列宁哥哥革命的悲剧促进了列宁革命思想的发展,而这一思想又推动了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我们来看看,它又是如何推动的呢?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及教材概括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之后教师总结归纳: (1)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 (2)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 (3)1895年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若夫。 教师接着讲述:伟大的革命者源于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造就了伟人风范。列宁勇于探索的革命生涯都源于中学时代革命信念的确立,而这一信念又推动着列宁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 教师提问:我们能从列宁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而学习、工作的人生理想。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列宁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要注意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3分)
考题
小学数学《分与合》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讲一下数的分化与组合采用情景导入法。
2.你认为你讲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怎样的基础?
考题
高中化学《硫酸的制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硫酸工业及其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工业上如何制取硫酸?
(二)新课教学
1.制取原理
2.简述硫酸性酸雨的形成过程?
考题
初中历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列宁的画像,并提出问题,图中的这个人是谁?他开创的人类新纪元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过渡到新课学习:就让我们走进《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这一课,去探求历史的答案。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都带来了苦难,当然俄国人民也不例外。为了摆脱这种苦难,一战后期,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二月革命”之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新局面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而且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教师出示有关视频片段,提问:“二月革命”后,一个伟大的人物,回到了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呼,这个伟人是谁呢?与此同时,掌握主要权力的临时政府采取的是怎样的统治方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受到了成千上万工人和士兵的欢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不顾人民的死活,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二)过程
教师提问: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果你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采取行动,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教师总结:面对着变化的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要以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思考这次武装起义最终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由谁领导的?起义名称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次起义是11月6日晚爆发的,由列宁领导,被称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教师播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相关视频,提问: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之后结合老师呈现的图片,用自己的话简述起义的经过。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20万起义工人和革命士兵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只剩下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还未攻下。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冬宫,临时政府的大部分成员被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三)意义
教师提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之后,列宁等人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有什么重大的意义?请同学们结合刚刚观看的视频内容和教材进行思考讨论,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回答,课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列宁开创的人类新纪元是什么?
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之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苏维埃巩固政权的措施。
2.除了刚刚试讲中采用的导入方法,课程导入的类型还有哪些?
考题
初中历史《珍珠港事件》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大量的被击毁的战斗机以及大量的伤亡美国士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战役的场景,顺势引入本课《珍珠港事件》。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是不是偶然,当时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日本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二)过程
教师提问:播放相关纪录片并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找出珍珠港事件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等内容,补充完善PPT中的表格。
PPT出示如下表格: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珍珠港事件的历史意义。
2.初中历史的课程特征有哪些?
考题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新经济政策的错误
考题
单选题俄国托尔斯泰的()以四大家族为线索,描写了1805——1825年俄国的历史,列宁说它是欧洲最伟大的小说。A
《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复活》D
《最后一课》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