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更多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相关考题
考题 电荷在电场中移动,克服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克服电场力做了多少功,电荷就增加多少电势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案例: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某学生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题目:如图7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滑轮组把一质量为120 k9的重物提起。若工人师傅的拉力为400 N,在10 s内重物被提起了1 m。(g=10 N/kg)求: (1)重物的重力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解:(1)∵m=120 kg ∴G=mg=120 kgxl0 N/kg=1200 N (2)W有 =F·s=400 N×I m=400 J W 总=G·h=1200 N×4 m=4800 J (3) 答:重物的重力为l200 N,滑轮组机械效率约为8.3%,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40 W。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凉因,并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10分)

考题 案例: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电功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某学生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题目:图示为一种电饭锅的电路图,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饭锅处于正常加热煮饭状态,只闭合开关S1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已知R2的阻值为44Ω保温状态电饭锅消耗的功率是40 W试问: (1)R1的阻值是多少 (2)电饭锅正常加热煮饭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R总=R1+R2=44Ω+1210Ω=1254Ω ∵p=U2/R 答:R1的阻值是1210Ω,电饭锅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6.6×105 J。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考题 案例: 学习了“机械和功”相关内容后,某教师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相关测试。其中一题某学生的解答如下! 题目: 如图7所示,重为20 N的物块A由静止从光滑斜面顶端滑下,最终静止在水平面上。斜面高5 m,长8 m,物块在斜面上滑动时间为5 s,在水平面上滑动距离为12 m。 求:①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 ②物块在斜面上滑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 解:①设重力为G,由已知物块水平距离s为12 m. 根据功计算公式得: 重力做功:W=G?s=20 N×12m=240 J ②由已知斜面长L为8 m,根据功计算公式得: 重力做功:W=G?L=20 N×8 m=160 J 设功率为P,由已知时间t为5 s,根据功率定义公式得: 答: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重力做功240 J: 在斜面上滑动重力做功的功率为32 W。 问题: (1)指出这道测试题能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点。(4分) (2)给出题目的正确解答。(6分) (3)针对学生解答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10分)

考题 某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的做题步骤。 题:如图6所示,能量为l000eV的电子流从面积足够大的两极板中央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其初速度V。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为了使电子不打到上面的金属板上,则应该在两金属板间至少加多大的电压U 问题: (1)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错误和可能的出错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 (2)针对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

考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同学对课后习题的解答过程: 如图所示,正电荷q1固定于半径为R的半圆光滑轨道的圆心处,将另一带正电、电荷量为q2,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的A处无初速度释放,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解:(1)设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 (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与电场力,则有: 问题: (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2)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3)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考题 案例1: 教师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的掌握,设计习题,同学解答。 题干:一带负电的点电荷q=-4x10_8c置于匀强电场E中,电场E=2×102N/C,MN:30cm。 求:(1)M→N电势能变化。 (2)MN电势差。 解:(1)电荷从M→N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 WMN=qExd=-4x10-8×2×102×0.3(J)=-2.4×10-6(J) 因为移动的是负电荷,所以减小电势能Ep=2.4×10-6(J) (2)M、N两点间电势差 UMN=Ep/q=2.4×10-6/(-4×10-8)=-60V 答:电势能减少2.4×10-6J,MN电势差为-60V。 问题: (1)指出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解。(10分) (2)给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考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错解】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考题 下面是某老师布置的一道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2)给出正确解题过程。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考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检测结果不少学生选择了C选项。 在图示的电路中,每节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分别置于a,b两处时,若导线MM′与NN′之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出2个即可)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考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0=370,一质量m=10kg的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s内位移为4m,2s末撤去力F,(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撤去力F开始1.5s末物体的速度υ; (3)从静止开始3.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解:(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重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有F=mgsin37°+/ungeos37°。 (2)撤掉力F后,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物块受力平衡,将做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 即物体的速度为2m/s。 (3)总路程为s=vt=7m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考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学生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为vn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8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问题: (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哪些知识点。 (2)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解题过程。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考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问题: (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4 分) (2) 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6 分) (3) 针对该同学的作业, 设计教学片段帮助他解决该问题。

考题 材料:高三复习时,某教师通过如下试题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 问题: (1)利用这道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哪些知识主题(如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 (2)简要分析利用这道试题考查学生掌握相关概念情况的利与弊。

考题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 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 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考题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功”一课中讲了功的概念和单位之后提出的问题以及和同学们的对话。教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教师:那你们重复一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很好。那老师提一桶水由后面走到前面,我做功了吗?学生:做了功!教师:错了,我提水的拉力向上,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因此没有做功。知道吗?学生:知道了!教师:很好。今天的课后作业是教科书17页的1、2、3题。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学习做功的必要因素。

考题 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测验,这属于()评价。A、诊断性B、过程性C、结果性D、标准参照

考题 关于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单位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的功B、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多少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就减少多少C、在两点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为零,则两点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且电荷一定在等势面上移动D、在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的多少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

考题 在负点电荷激发的电场中,将一个电子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限远的过程中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减少B、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增加C、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减少D、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不变。

考题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即WAB=EpA-EpB=-ΔEp.

考题 电荷在电场中移动,关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负电荷由低电势点移到高电势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B、正电荷由低电势点移到高电势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增加C、负电荷由高电势点移到低电势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少D、正电荷由高电势点移到低电势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某学生对一考试题目的解答。 题目:小明提着重5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10 m,然后沿着长5m、高3m的楼梯走上二楼,在此过程中,小明对物体一共做了多少功?解:设该力对物体做功为W,W=Fs=Gs=50 N×(10+5)m=750 J答:该力对物体做功为750 J。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给出正确解法。(6分)(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0分)

考题 填空题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将____,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就是____的过程,克服电场力做了多少功,电荷就____电势能.

考题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功”一课中讲了功的概念和单位之后提出的问题以及和同学们的对话。教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教师:那你们重复一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很好。那老师提一桶水由后面走到前面,我做功了吗?学生:做了功!教师:错了,我提水的拉力向上,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因此没有做功。知道吗?学生:知道了!教师:很好。今天的课后作业是教科书17页的1、2、3题。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学习做功的必要因素。

考题 单选题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的说法中,()是正确的。A 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做的功是标量B 在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C 在两点间被移动的电荷的电荷量越少,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D 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正功,则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零

考题 问答题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欧,1A”另一个标有“15 欧,0.6 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通过第一个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0 V通过第二个的最大电压为:U2=I2R2=9 V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U=UI+U2=19 V。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6分)

考题 问答题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Ω,lA”另一个标有“15Ω,0.6 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 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通过第一个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0 V 通过第二个的最大电压为:U2-I2R2=9 V 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 U=U1+U2=19 V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6分)(3)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