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资料同上题,总压力作用点距闸门底部的铅直距离为:
A. 2. 5m B. 1. 5m C. 2m D. 1m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提示:总压力作用点过压强分布图的形心。
更多 “资料同上题,总压力作用点距闸门底部的铅直距离为: A. 2. 5m B. 1. 5m C. 2m D. 1m” 相关考题
考题 直放置的矩形平板挡水,水深3m,静水总压力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y为() A、1.25mB、1.5mC、2mD、2.5m

考题 直立平板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就是平板的形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在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中,作用在墙背的总压力为土压力和水压力之和,作用点在合力分布图形的形心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铅直放置的矩形平板闸门如图所示。已知h1=1m,H=2m,宽度B=1.2m,则总压力及其作用点位置为( )。 A.4704kN,距水面217m B.5704kN,距水面217m C.8704kN,距水面278m D.4704kN,距水面317m

考题 图示垂直置于水中的矩形平板闸门,宽度b=1m,闸门高h=3m,总压力作用点距闸门底部的铅直距离为: A. 2. 5m B. 1. 5m C. 2m D. 1m

考题 下面关于受压面为垂直平面的情况时,叙述正确的是( )。A.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形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 B.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重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 C.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为在作用面对称轴上 D.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离液面的距离为2/3h,h是液面的高度 E.总静压力P的方向平行于作用面

考题 作用在铅直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位置为( )。A.通过受压面的形心 B.通过受压体的重心 C.高于受压面的形心 D.低于受压面的形心

考题 挡水面积为A的平面闸门,一侧挡水,若绕通过其形心C的水平轴任转a角,其静水总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否变化?

考题 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铅直分力的大小等于压力体的体积。

考题 测压力恢复和静压时,需要关闭生产闸门,而不关总闸门,是因为生产闸门位于总闸门的上流。

考题 二向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就是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与铅直分力的交点。

考题 垂直放置的矩形平板挡水,水深3米,静水总压力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Yd为()A、1.25MB、5MC、2MD、2.5M

考题 下面关于受压面为垂直平面的情况时,叙述正确的是()。A、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形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B、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重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C、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为在作用面对称轴上D、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离液面的距离为21,h是液面的高度E、总静压力P的方向平行于作用面

考题 倾斜放置的矩形平板挡水闸门,水深为3m,作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hD为()。A、1.25mB、1.5mC、2mD、2.5m

考题 一铅直矩形闸门上缘距页面h1=1m,闸门高h2=2m,宽b=1.5m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是多少?()A、63.2kNB、58.8kNC、46.3kN

考题 关于机翼的压力中心和焦点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中心是升力增量的作用点B、焦点是总空气动力的作用点C、焦点是升力增量的作用点D、压力中心是总空气动力中心的作用点

考题 名词解释题铅直地层断距

考题 单选题()是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A 滑距B 倾斜滑距C 地层断距D 铅直地层断距

考题 单选题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叫()A 地层断距B 铅直地层断距C 水平地层断距D 铅直断距

考题 填空题平板闸门导轨安装中必须随时用()进行校正,使其铅直无误。

考题 问答题挡水面积为A的平面闸门,一侧挡水,若绕通过其形心C的水平轴任转a角,其静水总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否变化?

考题 名词解释题铅直断距

考题 单选题资料同上题,总压力作用点距闸门底部的铅直距离为:()A 2.5mB 1.5mC 2mD 1m

考题 单选题垂直放置的矩形平板一侧挡水,水深h=3m,净水总压力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Yd为:A 1.25mB 1.5mC 2mD 2.5m

考题 判断题Word2010中,在页面设置过程时,若下边距为2cm,页脚区为0.5cm,则版心底部距离页面底部的实际距离为2.5cm。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铅直分力的大小等于压力体的体积。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面之间的铅直距离叫()A 地层断距B 铅直地层断距C 水平地层断距D 铅直断距